2025年嘉祥县农作物病虫预报(第6期)
- 发布日期:2025-04-21 14:26
- 浏览次数:
小麦条锈病普查及绿色防控技术
小麦条锈病是全国大区域农业重大病害,一旦流行,范围大且危害重。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此病害田间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夏孢子堆橘黄色,呈条状、虚线状,造成叶片干枯,影响灌浆,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达60--70%,甚至绝产。
一、加强监测普查
我县小麦条锈病发生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期间。小麦条锈病害只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可防可控。据近期气象预报,我县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期间降雨和阴天日较多,田间湿度较大,利于小麦条锈病发生与发展。要充分认识小麦条锈病害的危害性,务必提高警惕,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发动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户到田间监测普查。普查要细致严密,尤其是村头、沟边、插花田块等,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二、防控策略
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预防措施,及时消灭发病中心,严防病菌扩散流行。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立即组织同区域大面积应急防控。要结合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工作,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同时兼防兼治小麦蚜虫、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
三、防治方法
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30%醚菌酯悬浮剂50~70毫升、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30毫升、43%戊唑醇悬浮剂15~20克、10%己唑醇悬浮剂20~25克、25%丙环唑乳油15~20克,或30%戊唑·肟菌酯(稳腾)15~20克、18.7%嘧菌酯•丙环唑(扬彩)20~25克等药剂,兑水均匀喷雾。
提倡选用戊唑•咪鲜胺、戊唑•多菌灵、烯唑•多菌灵、丙硫菌唑•戊唑醇、唑醚•氟环唑等复配杀菌剂防治,既对条锈病、白粉病有效,同时兼治小麦赤霉病。如果蚜虫达到防治指标(500头/百株),加入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联苯菊酯等杀虫剂任一种,再加入含氨基酸的水溶性肥料(或磷酸二氢钾),或者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兑水后均匀喷雾,发挥穗期病虫害“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作用。
四、注意事项
科学用药,绿色防控。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书,切勿盲目加大用药量,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漂移药害事件;周围存有鱼虾蟹等养殖区时,慎用菊酯类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进行收获。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植保机械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友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