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楼镇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 发布日期:2025-01-21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 11370829004330461Y/2025-00507 | 发布机构: | 嘉祥县大张楼镇人民政府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成文日期: | 2025-01-21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张楼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各项重点目标任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奋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现将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党的建设,赋能基层治理。一是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大力实施村级场所“迭代升级”行动,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6处,改扩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处;二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企联建优势,聚力打造“共富工坊”8处,引进2个“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顺利落地,3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三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先后推荐52名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1次,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3次,颁发激励红旗、鞭策黄旗各10次。
(二)聚焦镇域经济,提振发展质量。一是推动经济运行平稳向好。1至11月,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3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91.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位居全县前三;3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46亿元,同比增长4.96%;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25.8%;规上服务业营收1.77亿元,同比增长19.26%;完成数字经济营收上报2.47亿元;完成技术交易额1.6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0.96亿元;新增“四上”企业9家;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全镇普查法人单位727家、个体户2516家。二是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围绕全镇优势产业,先后赴上海、广州、苏州、无锡、长沙开展招商活动5次,对接重点项目8个,签约亿元投资项目4个,其中10亿元项目1个;开工项目4个,位居全县前三;投资10.3亿元嘉北木材产业园转型升级项目、投资1.86亿元济宁麦兜速食食品基地加工项目和投资1.7亿元年产10万吨肉制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三是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完成山东巨通年产30000套定制化高精度回转支承制造技改项目、山东康贝德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嘉北木材产业园转型升级项目、济宁祥城北港务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济宁麦兜食品有限公司速食食品基地加工项目等5个固投纳统;新申报发明专利4个,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指导山东周广胜木雕有限公司、山东豪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省级“瞪羚”;8家企业获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山东巨通机械有限公司被评为DCMM贯标试点企业和数字经济“辰星工厂”。
(三)聚焦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落实粮食总种植面积5.71万亩,发放耕地地力补贴资金702.33万元;全镇耕地恢复通过省级审核面积3307亩,完成任务的100.2%;新建高标准农田0.58万亩;投资300余万元新建排灌站1处,投资40万元维修加固付堤口桥1处。二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镇登记各类合作社104个,注册家庭农场98家,种粮大户121个,农机服务合作社3家,发展甜瓜、西红柿、辣椒等大棚瓜果蔬菜800余亩,大蒜2000余亩,华生祥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浪漫红颜、妮娜女皇、黑色阳光等5个新品种。三是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围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共富工坊”、“红帆驿站”、“家祠文化”等为农服务中心3处,新建村级“微花园”2处,打造巾帼文明示范街1条;累计打造“美丽庭院”3260户,设置花园菜园围栏920余米;栽植冬青、石楠、海棠、月季、紫薇等绿植苗木3500余棵,铺设沥青路面8500余米。
(四)聚焦底线思维,维护安全稳定。一是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摸排。严格落实党政班子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紧盯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集中整治,累计排查废旧厂房、闲置院落600余处;聘请专家120人次,检查企业560家次;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12次、“九小场所”消防安全培训6次,防汛应急演练1次,防溺水救援演练1次。二是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持续深化“四项整治”,整改问题隐患3420项;全面加强农村燃气安全管理,开展“三点半”燃气安全小课堂活动24次,置换钢瓶3600余个;扎实开展“非法违法”小化工专项整治,取缔无证经营场所1家。三是全力化解群众各类矛盾纠纷。始终坚持科级干部坐班接访和入户走访制度,加大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和信访件,逐一做好化解,依托“法治宣传月”、法制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等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动平安法治建设,确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调处59起矛盾纠纷,化解率97%。
(五)聚焦民生事业,提升幸福指数。一是社会保障有序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率100%,医疗保险参保率位居全县前列;充分发挥“嘉快救”工作机制,主动帮扶农村低保户352户730人,城市低保户5户5人,分散供养老年人130户131人,集中供养老年人21人;施重度残疾人家托养服务12户,发放残疾人辅具25件。二是惠民举措落地落实。实施危房改造11户,完成抗震房改造130户;新改建“四好农村路”6条,18.4公里;全面完成411名适龄男性青年兵役登记工作,9名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积极开展“齐鲁润春蕾”募捐活动,为60名“雨露计划”学生发放补助9万元,发放率100%。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率50.6%,位居全县第1名;对商砼、煤场、水泥制品等46家严格落实扬尘治理措施。四是社会事业丰富精彩。组织开展“习语润儒乡—嘉言祥语”宣讲活动300余次,开展文化进万家、迎国庆颂党恩、重阳节鸿福敬老饺子宴等各种活动300余次;大张楼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成功获评“山东省一级文化服务站”,广胜木雕作为全县文化两创示范点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积极培育和提升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基层党建、集体经济、社会治理”3条主线,全力打造红运党建示范片区,积极推进“组织+人才+资本”融合发展,实现“跨村联建、村企联建”30个村全覆盖,力争新打造“共富工坊”3处;同时,持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村“两委”换届全面做好准备。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3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5万元。持续提升镇村干部履职能力,全面做好热线工单办理,创新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二是加快产业升级,提振经济发展动能。围绕木材特色产业,通过科技赋能、链条延长,加快产业迭代升级,全力推动总投资 10.3亿元山东康贝德项目投产达效,新上10条板材贴面生产线,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周广胜木雕年产50万套木雕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着力优化木材园区用地调整,力争新上家具制造企业2家以上;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基础,加快2台10蒸吨生物质锅炉建成投用,有效解决企业用热难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引导企业对外合资合作,重点引导广胜木雕、木来春家居、嘉润木业等5家规上企业与长盛基金、网易严选、哈飞集团、烟台万化等8家企业合资合作,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加快康贝德与索菲亚、欧派等知名品牌深度合作,提升木材产业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是狠抓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切实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投资3.14亿元庆葆堂特医食品三期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投资3.3亿元上海谨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锂电池储能模组装项目;加快推进投资5.9亿元嘉祥港区祥城北作业区泊位码头工程项目续建工作和投资10.56亿元济宁祥城北港务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项目及投资15亿元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全力支持投资1.3亿元济宁宏河工贸有限公司年加工8万吨PET片材生产线技改项目和投资1.05亿元山东广来门业年产15000套智能家具扩建项目建设;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利用原运联小学招引山东祥盾特卫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投资3600万元创办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项目。确保2025年不低于5个项目投产达效,新增产值7亿元,新增税收超过1000万元。
四是突出资源特色,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优势,深入挖掘“土特产”资源,积极培育葡萄、秋月梨、富强梨、绿韵甜瓜等特色产业发展,新增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500亩以上;依托华生祥葡萄种植基地,推进“新六产”改扩建项目建设,打造集果品冷藏、分拣、深加工、产品展厅、党建及培训中心为一体的“新六产”示范区1处;依托红联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高标准建设绿色蔬菜种植基地1处;依托新希望六和种猪繁育项目,建成高标准、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2处;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力争培育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8家,种粮大户12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000亩,土地流转率达到70%以上。
五是树牢底线思维,做好民生服务保障。坚决树牢底线思维,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预防自然灾害等底线性工作,聘请第三方安全专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梁济运河、红旗河等4条河流河长巡河制度,严厉查处偷排、乱排行为;全面做好省环保督察整改和国家环保督察准备工作,全力落实各项环保措施;计划投入700余万元,建设日处理1000吨的污水处理站1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服务保障,常态长效抓好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