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硐镇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 发布日期:2025-01-10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 1137082900433370X6/2025-00745 | 发布机构: | 嘉祥县满硐镇人民政府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部门镇街文件 |
成文日期: | 2025-01-10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有效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关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围绕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施建设管理、村庄清洁、村内道路硬化、农村供水等6个方面为主攻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基本原则
1.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具体目标、方法与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逐项提升完善,区分村庄不同类型,立足现在条件和财力可能,探索符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2. 统筹谋划、有序推进。按照全县安排部署,制定整治方案和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提倡相邻村庄联合建设基础设施,探索建立“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联片治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实现区域统筹、协同推进。坚持提质和扩面并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留住乡愁又凸显特色,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3.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标准引领,注重实用实效,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避免出现“重建设、轻养护、有人修、无人管”的问题,确保设施稳定运行,长期发挥作用。
4. 村民主体、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村民承担一定日常保洁和维护义务,把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三)工作目标
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全镇农村呈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全新面貌。
二、重点任务
(一)清洁村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数字化管理、法制化保障的工作机制。
1. 提高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定期开展环卫大扫除活动,集中清理村庄内外、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河道沟渠内积存的垃圾,确保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干净整洁。围绕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能力,重点推进垃圾转运站改造提升、垃圾桶配备、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建设。(牵头部门:环卫办,参与部门:各服务区、村)
2. 排查整治垃圾堆放点。对村庄内外积存的建筑垃圾、河湖水面漂浮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开展排查,全面摸清堆放位置,堆体规模等基本情况并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治技术方法和责任部门,实行一处一策、销号管理。(牵头部门:环卫办,参与部门:水利站、综合执法大队、各服务区、村)
(二)清洁田园。以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转化、应用三级网络建设,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1. 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机械还田和饲料化利用;实施秸秆切碎还田、秸秆发电等项目,推动秸秆生态循环、高附加值利用。(牵头部门:农机站,参与部门:各服务区、村)
2. 推动农膜回收利用。大力推广国标地膜使用,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减少地膜用量。在蔬菜、花生等作物上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应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构建市场主导、多方回收、公众参与的地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实现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牵头部门:农技站,参与部门:各服务区、村)
3. 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引导小、散养殖户逐步“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适养区”,实现适度规模养殖。(牵头部门:畜牧站,参与部门:环保办、各服务区、村)
(三)清洁庭院。深化“美在我家”创建活动,大力整治农户庭院环境,保持院内外整洁有序、室内卫生舒适。
1.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好厕改的后续管理与维护,让群众用得舒心、安心;管好用好各村污水管网。(牵头部门:建委,参与部门:环卫办、各服务区、村)
2. 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按照室内省市县有关标准,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引导农户整治庭院内外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牵头部门:妇联,参与部门:各服务区、村)
(四)清洁水源。按照“清河水、保供水、治污水”的思路,统筹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农村黑臭水体不复发、不新增,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实现较大提高。
1. 加强河湖生态治理。实施生态河道治理,大力整治入河排污口,严控生活污水乱排乱放。以村内、村外的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努力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持水体清澈。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持续开展“清河行动”。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牵头部门:水利站,参与部门:各服务区、村)
2. 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新建改建、配套联网供水项目,保护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牵头部门:水利站,参与部门:各服务区、村)
3. 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按照统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统筹改水改厕的原则,创新污水治理模式,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操作、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牵头部门:建委,参与部门:环保所、各服务区、村)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重点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干多补,少干少补,积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支持人居环境整治。
(二)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群众自筹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谋划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房子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人居环境整治。
(三)健全长效机制。按照村居人居环境管护有关要求,明确管护主体和资金来源,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以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片、党员包街、村民包房前屋后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管护“三包”制度,切实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协调,分工明确,确保高效有力地推进工作。
(二)分步推进实施。各牵头主抓部门要根据责任分工,提出任务目标,列出年度计划,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筹资渠道,实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坚持先易后难、分类推进,支持村级组织和村民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节省建设成本。加快整治进度,提升治理水平。
(三)强化激励引导。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动,以学生带动家长,逐步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通过电视、微信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此件公开发布)
满硐镇人民政府
2025年1月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