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文化和旅游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 发布日期:2024-07-26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 11370829555207822N/2024-15455 | 发布机构: | 嘉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成文日期: | 2024-07-26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2024年以来,县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市县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践行“三争四敢”,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县文旅高质量发展,获得省级典型案例1个、省优秀作品1部,市改革典型案例采用1篇。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引领文旅新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不断创新队伍建设、要素完善和服务提升,助力文化旅游发展。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理论学习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已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7次、召开党组会11次、主题党日活动7次、灯塔大课堂学习5次,召开支部大会3次、支委会7次,党组书记上党课1次,党组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会议2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2次。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和“灯塔—党建在线”党员教育网,引领党员干部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灯塔—党建在线”参学率100%。
(二)春天经济迸发新活力。紧紧围绕“强经济、促消费、打品牌”这一主题,“回乡赶黄河大集,在‘嘉’过欢乐大年”年味浓厚,踏青露营、春日赏花、春日美食等“春日经济”持续升温,乡村文化旅游节、黄河大集、花灯·年货节、杏花节、牡丹花节等一系列活动40余场次,武氏祠曾庙研学旅游团队不断,为文旅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激活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密码”。春节、五一、端午等重点时段,重点文旅景区共接待游客186万人次,直接带动旅游消费4800余万元。武氏祠、曾庙等各研学基地共接待研学团队150余个、40000余人次。2024年1-5月份,提振文旅消费已拨付财政资金3000万元,综合排名全市第5。
(三)文旅项目攻坚新突破。成立文旅专班,召开专题会议,现场办公调度,每月汇总通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优服务、抓进度、促工期、解难题,着力推动济宁野生动物园、武氏祠汉文化保护基地、原乡左岸、麒麟文化艺术馆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文旅发展新高地。
1、济宁野生动物园:2024年1月23日,圣德集团与日照淦鑫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山东祥佳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具体承担济宁野生动物园项目的建设、运营工作。4月13日,县政府与山东祥佳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成项目登记备案。成立市县两级推进工作专班,选定大连都市发展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完成园区概念性规划编制,正在编制详细性建设规划。制定地上附着物及青苗清点工作实施方案,已与马集镇、纸坊镇对园区四至边界已界定完成,部分建设用地手续也已报批组卷。
2、嘉祥武氏祠汉文化遗址保护基地: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1月30日赴国家文物局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全面了解项目手续报批程序。项目规划设计已于5月10日发布招标公告, 5月31日完成公开招标,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并与圣德公司签订合同,目前已全面进入设计阶段。预计在8月与国家文物局初步对接,明确设计方向,9月向国家文物局提报设计方案、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考古勘探报告等报批所需材料。
3、石雕文化产业园:园区2#厂房已全部竣工,亟待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事宜;1#厂房完成主体成功封顶,室内外装饰装修完成80%,预计一个月内正式启用。建筑面积约2.3万㎡,占地约1.4万㎡的展示区及周边道路正在施工建设,今年10月底前可承接石雕城及兖兰路南侧的65户石雕企业“退城入园”。
为加快推进石雕业户“退城入园”工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推进措施,已完成《关于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承接石雕企业入园实施方案》、《入园企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明白纸》已形成初稿。
(四)文化两创赋能出新彩。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已完成送戏下乡684场、送电影下乡3201场、戏曲进社区53场、戏曲进校园30场、午后剧场演出132场、祥城文化夜市演出18场、“幸福嘉祥·周末剧场”演出10场、农家书屋主题阅读900余场、曾子讲堂及乡村书房等其他文化惠民活动1800余场。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完成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16部,聘请北京、山东专家提升山东梆子小戏《锦缘》,与舞蹈《我家住在运河边》两部作品成功入围2024年度山东省第十三届文化艺术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显著提升,卧龙山街道文化站、纸坊镇文化站2处被评为全省“特级站”,其余11处文化站全部被评为“一级站”。
以大型纪录片《武梁祠》的热播为契机,抢抓机遇,深挖汉文化内涵,创新AI技术,解锁千年石刻密码。精心研发明信片、砚台、纪念币、冰箱贴、折扇、琉璃浮雕等文创产品10余种。嘉祥石雕非遗项目传承人梁秉公被文旅部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嘉祥县周广胜木雕入选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德信石业、诚艺石雕厂被认定为第三批县级非遗工坊。国家级非遗“鲁西南鼓吹乐”精彩亮相中国首届农民春晚、2024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全市“孔府过大年”等重要文旅活动。实施非遗“六进”工程,组织各种非遗展示展演16场,以文化推动旅游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让汉文化、非遗文化等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让旅游增添魅力,为文化插上翅膀,全力打造文旅强县。
(五)监管护航文旅新秩序。组织开展娱乐场所、广播电视、旅游市场、文物安全等各类专题检查8次、联合专项检查4次、错时摸排检查6次、安全应急救援演练2次、“双随机一公开”活动2次,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8次,共出动执法人员690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600余家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56处,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场所10家,依法取缔无证印刷企业2家。查缴非法、侵权盗版书刊3000余本,拆除、收缴非法卫星接收设施14套;深入社区、公园、景区等开展法律法规宣传9场次,确保全县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优化市场管理和营商环境,完成企业、团体证照年审252家,重新梳理和更新相关审批服务253项,行政审批办结率100%。
(六)宣传助力文旅再“出圈”。大型四集纪录片《武梁祠》在山东电视台热播后,武氏祠宣传推广再掀高潮,3月9日—3月12日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上星频道)播出,5月29日起澳门-MACAU卫星频道、澳视澳门、澳门综艺等多个频道晚间黄金时间刊播《武梁祠》,6月13日《遇见武梁祠》在CCTV-10《考古公开课》播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加大文旅亮点工作挖掘,上半年共发布信息762篇,新闻稿件297篇(国家39篇、省级35篇、市级223篇),微信公众号396篇、县政府网站69篇。《嘉祥县:“四路并进”打好文旅促销费组合拳》在《济宁改革》公众号第51期发布。
(七)考核指标排名情况。市考县指标是旅游产业发展,市考核办参照省考市办法,该指标考核2024年全县持证住宿游客人数的增量及增幅、住宿业营业额的增量及增速。2024年1-6月份,嘉祥县持证留宿旅客人数增量16344人,居全市第9,同比增长5.73%,增速全市排名第9。已纳统住宿业营业额增量395.13万元,居全市第4,增速11.1%,全市排名第5位。市文旅局暂未综合排名。县考核办测算,全市排名第7。
二、存在问题制约及不足
(一)文旅项目推进缓慢。因土地指标、资金短缺和规划审批等因素制约,部分重点文旅项目(如石雕文化产业园、原乡左岸民宿)推进缓慢,甚至出现信访和群众热线。
(二)文艺创作缺乏专业人才。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人才,基层文化工作管理人员偏少,在开展文化活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力不从心,无法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导致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力不够,群众参与度低。
(三)非遗工作投入不足。目前,我县非遗工作受经费、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群众对非遗了解不足,非遗项目缺乏创新,传承方式落后,缺少年轻群体参与,不适应社会需要,导致有的非遗项目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如省级非遗蓝印花布)。
(四)文旅执法力量不足。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核定事业编制23人,实有18人,一线执法人员力量不足,存在大市场小队伍的情况。伴随着“电竞酒店”“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兴业态兴起,现有配套法规相对滞后,监管难度加大,执法人员管理经验不足。
三、面临的形势及机遇分析
(一)文旅产业发展方面。文旅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国家省市纷纷出台文旅政策规划及措施方案(如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2023年3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对旅游体验要求的提升,文旅产业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技术的应用,增强旅游体验的沉浸感和互动性,推动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同时,通过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文旅产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此外,新媒体和社交平台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强化新媒体带来的流量赋能,塑造更为鲜明立体的文旅形象。
(二)文艺精品创作方面。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如,今年创作的舞蹈《我家住在运河边》就是通过欢快轻柔的舞蹈,表现运河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群众性小戏小剧《广场风波》则以农村文化广场被占用为背景,表现农村群众之间的矛盾纠葛,展现关心集体、爱护公共财物的美好心灵。
(三)非遗保护传承方面。一是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山东省非遗保护条例》等政策文件,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二是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和文化消费的需求增加,非遗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非遗旅游、非遗文创产品等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非遗与旅游、设计、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非遗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展示,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全县文化和旅游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守正创新、笃行实干,着力满足群众需求、讲好嘉祥故事、守好嘉祥文脉、壮大文旅产业、锻造一流队伍,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以党纪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文旅嘉祥•党员先行”党建品牌引领作用,抓好抓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的政治责任,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监督检查,切实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二)强化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1、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强力推进济宁野生动物园、武氏祠汉文化保护基地、麒麟文化艺术博物馆、石雕文化产业园、原乡左岸、蓝海文旅综合体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2、培育文旅新业态。积极探索“互联网+5G+文化旅游”数字生态融合发展,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开展沉浸式旅游新体验;发展原乡左岸、青山景区、萌山景区等夜间旅游;打造富山户外拓展、武氏祠曾庙大学书院文化体验等旅游线路,发展研学旅游。举办啤酒音乐节、金屯荷花节以及金秋“采摘季”活动,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3、完善文旅产业统计。全面普查和梳理旅游资源,建立详细数据库,顺利通过全市旅游资源普查验收。指导3家规上企业数据填报,并定期进行数据分析,确保数据准确全面,保障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娱乐行业工资总额增长速度等产业考核指标进入全市前六。
(三)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繁荣文艺市场。持续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乡村儒学讲堂(曾子学堂)巡讲、农家书屋主题阅读等文化惠民活动。继续打造“祥城文化夜市”、“午后剧场”、“周末剧场”三个文化品牌,举办好全县广场舞大赛、票友大赛、青少年书画大赛,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打造文艺精品。实施文艺精品提升工程,提升梆子小戏《锦缘》,加大舞蹈《家住大运河畔》排练,争取在2024年山东省第十三届文化艺术节获奖,并冲刺2024年全国“群星奖”。
3、加大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聚焦文化“两创”,充分利用县非遗传习基地,开展线上线下非遗传习活动,实施非遗文化“六进”工程。争取全市鲁西南鼓吹乐大赛落地嘉祥。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化提升全县358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曾子学堂等公共文化场馆作用,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内容和手段,拓展服务功能,开通公共文化云,开展文化进乡村、文化培训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坚决守好守牢“一排底线”。落实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底线思维,采取有效举措,强化宣传培训,加大执法检查,开展应急演练,加强日常巡查,进行专项整治,从严抓好游乐设施、森林防火、防汛备汛等工作。同时,做好安保维稳、扫黑除恶、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守好守牢底线红线。
(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开展普法宣传“进景区、进场馆、进社区”活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打造作风过硬的文旅队伍。深度挖掘文旅亮点工作,积极向县两办、宣传部、国家省市媒体推荐报送,加大宣传报道,提升嘉祥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继续做好服务保障、统一战线、政务公开等工作,优化运行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