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域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一、病虫草害发生趋势

预报2024年我县夏大豆、夏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域主要病虫草害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杂草偏重发生;大豆、玉米主要病害中等发生;大豆、玉米主要虫害中等偏重至大发生。

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区域病虫草害复杂、多发,主要有:地下害虫(蛴螬)、蚜虫、蓟马、点蜂缘蝽、烟粉虱、粘虫、玉米螟、棉铃虫、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蜗牛、茎基腐病、根腐病、瘤黑粉、叶斑病、病毒病、玉米锈病等及各种杂草。如果防治不到位,将严重影响秋粮品质和产量。此区域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工作,要主推种子包衣、科学除草、玉米大喇叭口期至初穗期和大豆初花期至结荚初期“一喷多促”统防统治等三项重点技术,其它生育阶段根据可玉米、大豆不同病虫害发生实际另行防治。

(一)良种包衣

选择玉米、大豆专用的杀虫杀菌复配包衣剂包衣的玉米、大豆良种,主要能减轻苗期病虫害发生程度(地下害虫、蓟马、蚜虫、根腐病、茎基腐病,预防病毒病及后期的瘤黑粉病等),减少农药用量。

1、大豆包衣。可选用选持效期长的复配剂,如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50ml/亩或70%噻虫嗪种子处理剂10ml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 ml /亩进行种子包衣,可有效预防点蜂缘蝽、苗蚜及大豆根腐病等,减少苗期施农药一次。

2、玉米包衣。可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剂10ml/亩+2.5% 适乐时种衣剂10 ml/亩包衣处理种子,或用29%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8-10ml/亩、9%吡唑醚·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2-3kg/100 kg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避光堆闷3~4小时后播种。

(二)科学除草

坚持综合防治原则,发挥麦后灭茬、重点划锄等农业措施除草,降低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使用化学除草剂要坚持“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喷雾处理为辅”原则。

1、播前杀除麦田残草。麦收后如果田间杂草较多,在玉米和大豆播种前,先用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或草甘膦进行喷雾处理,一次性杀灭田间全部已出苗的杂草,然后间隔5-7天再浅旋耕、播种,不影响玉米、大豆出苗。

2、苗前土壤封闭。选用玉米和大豆共享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同时封闭,禾阔双除。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除草剂可选960 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85毫升/亩、或960克/升异丙甲草胺乳油50-85毫升/亩、或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毫升/亩、或89%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亩;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可选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3.75-5克/亩,或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1.8-2.2克/亩,兑水40-45公斤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一定在播种前打碎秸秆进行灭茬、造墒,同时必须加大用水量,每亩一般不少于60公斤,并且在播种后2天内完成。施药机械最好采用拖拉式,即喷杆在机械后面,避免轮胎碾压,影响封闭效果。

3、苗后茎叶喷雾。对土壤封闭效果不理想的地块,需要在玉米苗3-4叶期,大豆2-3复叶期,选择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茎叶定向喷雾,大豆和玉米苗后茎叶喷雾除草剂互为敏感,作业时一定要在喷雾装置上加装物理隔帘,将大豆带、玉米带隔开施药,并且注意避免除草剂漂移到临近其它作物,严防药害。

大豆作物带:可选15%精喹·氟磺胺(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微乳剂100-120克/亩,或10%精喹禾灵乳油43-54毫升/亩+480克/升灭草松水剂150-208毫升/亩,兑水30~45公斤。

玉米作物带:可选27%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150-200克/亩,或30%苯唑草酮悬浮剂6-8毫升,兑水30-45 公斤。

注意事项:对于难防杂草,中后期可人工拔除。使用氟磺胺草醚成分的除草剂,下茬尽量不种植蔬菜作物。

(三)大豆“一控双增”、玉米“一防双减”统防统治

于大豆开花至结荚初期、玉米大喇叭口末至灌浆初期,一般年份7月底至8月中旬,采用杀虫剂、杀菌剂等混合进行一次性施药防治,实现玉米、大豆的病害和虫害双减的技术。采用植保无人机或高杆新型喷药机械进行一次精准施药防病治虫,一喷多防,起到农药减量控害效果。

1、靶标病虫害:棉铃虫、玉米螟、甜菜夜蛾、三代粘虫、蚜虫、点蜂缘蝽、烟粉虱、叶斑病、玉米南方锈病等病虫害。

2、喷药适期:一般年份7月底至8月中旬。玉米、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以视发生情况进行1-2次防控工作。

3、防治药剂

杀虫剂:可选用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10-15毫升/亩、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12克/亩、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0-15毫升/亩、15%氯虫·高氯氟悬浮剂10-20毫升/亩、3%甲维盐水乳剂10-12毫升/亩、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6-20毫升/亩、5.7%甲维盐悬浮剂30毫升/亩、50克/升虱螨脲乳油40-60毫升/亩、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2-15克/亩、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4-28毫升/亩等药剂。

杀菌剂:可选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毫升/亩、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50-60毫升/亩、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30-40毫升/亩、6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15克/亩、43%戊唑醇悬浮剂40毫升/亩等药剂。

大豆、玉米“一喷多促”技术。大豆鼓粒中后期、玉米灌浆中后期,以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促进剂为主,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再加入杀虫杀菌剂进行“一喷多促”,防病治虫、促进叶片功能延长、促籽粒饱满、促单产提升。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水溶肥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等。

三、偶发性重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二点委夜蛾。危害夏玉米苗,为偶发性害虫。一是及时清理田间秸秆,或将秸秆均匀抛洒、浅旋耕,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聚集的农田环境。二是药剂防治,可视虫情可选用1%甲维盐水乳剂330-500毫升/亩、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10毫升/亩、5.7%甲维盐乳油50-60毫升/亩、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10-15毫升/亩等药剂,兑足量水,喷雾玉米茎基部。

(二)点蜂缘蝽。植株和豆荚上留有明显刺吸黑点的“大豆症青”点片发生现象,为点蜂缘蝽刺吸危害所致。在大豆初荚期病虫害“一控双增”防治基础上,视虫情再次防治,农药可选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5-9毫升/亩喷雾,早晨或傍晚害虫活动较迟钝,防治效果好。

(三)农田蜗牛。特别是地势低洼潮湿区域适合发生。及时清理田间秸秆,或将秸秆均匀抛洒、浅旋耕,创造不利于农田蜗牛等害虫发生、聚集的农田环境。对农田蜗牛密度大的地块,可选杀螺引诱剂 6%四聚乙醛颗粒剂500-600克/亩或灭旱螺(含2%灭梭威)颗粒剂330-600克/亩撒施根部,有效减少虫口基数。若田间幼体数量多,同时用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20毫升/亩(蜗鲨)、95%松树油乳油每亩200毫升/亩+90%茶皂素助剂250毫升/亩等药剂,兑水喷施叶片,蜗牛取食后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液外渗,引起脱水死亡。

(四)农田烟粉虱。对烟粉虱密度大的地块,可选用 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对卵、幼虫有特效)30-40毫升/亩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13克/亩。防控农田蜗牛、烟粉虱,最好采用新型植保机械专业化统防统治,结合群防群治,比一家一户分散防治效果佳。

(五)玉米南方锈病。一般在灌浆期发生,为偶发性病害,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重发地块,在发病初期,可选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60毫升/亩、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50-60毫升/亩、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30-40毫升/亩、6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15克/亩等药剂,对水后均匀喷雾。

(六)草地贪夜蛾。田间查见草地贪夜蛾幼虫,采用应急防控,重点喷施玉米芯叶,农药可选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氯虫苯甲酰胺、甲维·氟铃脲、甲维·虫螨腈等喷雾防治。

注意事项:规范农药操作规程,合理轮换用药和交替用药。喷施除草剂不建议使用植保无人机,大豆、玉米生长中后期进行病虫防治采用植保无人机喷药时,要注意每亩用水量不低于3公斤,距离作物高度、飞行速度等要按照植保无人机机型及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