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乐山市围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目标,深入实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提升行动,通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好服务保障“组合拳”、创新企业家培养模式、做强特色产业联盟等系列做法,引导民营企业培优做强,全力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稳定在21.57万户以上,同比增长1.08万户,民间投资总量超过728.3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99.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6.3%。

一、强化引导激励,坚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一是创新开展“红领带”示范工程。以产业园区民营企业党建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组建“园区党工委+N个企业党委+N个党支部”红色联盟,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优质资源共同体”“科学人才共同体”,搭建产业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合作平台,形成政企联动、党员联育、党日联办、党群联带、发展联促“五联”发展机制,为推动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凝聚力量。二是常态开展“面对面”沟通协商。健全市、县两级党政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商(协)会机制,市级领导带头定期联谊联络、走访调研,面对面听取民营企业家心声,精准把脉企业需求,收集要素保障、项目建设等方面问题意见450个(件),全部列入台账督促办理,目前已协调解决和答复352个(件)。深入落实40项涉企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完善重大项目服务专区,高效服务企业发展。三是大力弘扬“拼闯进”企业家精神。建设“新塘沽”等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搭建“固定基地+线上平台+流动课堂”教育平台,在乐山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设“奋进新时代、致敬企业家”“关注市场主体”“建功新时代”等专栏专题,讲好民营企业家同心奋进故事,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2021年以来,全市有5家民营企业(集体)荣获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状,1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二、做优服务保障,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助企纾困为民营经济排忧解难。加快推进减税降费,围绕财政、金融、投资、供应链产业链等企业重点关切,梳理惠企纾困“政策包”,印发“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20余万份,通过“企业之家”等服务平台精准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帮助11.93万户市场主体了解掌握相关优惠政策,涉及资金83.373亿元。2022年以来,累计减免企业税收超过75.1亿元、优惠电费超过26.9亿元、减免失业保险费超过1.81亿元、发放物流补贴超过2.87亿元。二是法治惠企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组建以援助律师加社会律师为主体的法治“体检”组,深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建议、开展座谈交流,全面掌握涉企矛盾纠纷动态,帮助企业主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联合打造园区“法官工作站”“警务联络部”,组建“律师服务团”,开设“司法护航”专场对话,为企业量身定制“普法套餐”,快审快处涉企案件。截至2023年4月末,全市建立“法官工作站”25个,累计开展送法进民企法律服务32场,调解涉企合同纠纷、生产经营等纠纷案件35件。三是精准助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探索构建“统战+工商联+银行+商会+民企”金融合作方式,组建“金融产品专家服务团队”12个,精准滴灌金融活水,助力企业有效融资280亿元、新增授信320亿元,民营经济贷款余额660.54亿元、增速达9.04%。建立“税联企”工作机制,设立“税情观察站”,推行“一员一企一策”办税服务模式,派出“税务管家”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包括研发立项、费用归集、政策解读、申报操作等多方面“滴灌式”辅导。

三、实施梯次培育,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一是梯次开展“十百千”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开办“乐山民营企业MBA研修班”,举办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专题研讨班、“民营企业家大讲堂”等活动,邀请清华、浙大、川大等名校名师授课,推荐100余名企业家参加国省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二是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雁阵培育”试点。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职能作用,召开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乐山市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联席会议”,以完善企业法人产权、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健全企业研发投入机制等为重点,推动全市186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先行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指导组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联盟。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以产业和产业链为轴心,聚焦“中国绿色硅谷”“苏稽文旅产业园”等特色示范园区建设,指导成立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园区(绿色硅谷)商会、苏稽文旅美食园区商会、五通桥区新联会新型工业基地园区分会、峨眉山市创客梦工厂园区商会等团体,做强做大产业联盟,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推动同行业紧密合作,互助互济、协同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