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亲商助企再升级
- 发布日期:2024-03-25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紧扣“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部署,全力疏堵点、治痛点、攻难点,助推全区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五聚力”破局起势,为未央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了市场监管力量。
聚力“织网赋能”,监管服务更精细。坚持“网中有格、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全局整体“一张网”,划分9个管理单元、70个网格,明确单元长9人、网格长70人、网格员352人,并以群众需求、企业关切为导向,创新律师下所、科所长上台、执法人员优秀案例分享等教培机制,线上线下、分级分类开展干部能力培训活动31场次、累计培训867人次,真正厚植了基层工作力量。同时,梳理归纳市场监管领域常见的5大类28项共性问题,纳入常态化网格监管事项清单,依托智慧市监平台和网格员队伍,动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问题督促整改、主体自律监管及服务。今年以来,网格员协助办理投诉举报58件,上门服务企业20余家次。
聚力“提速增效”,便民助企更实惠。一方面,紧盯企业和群众办理证照过程中“材料繁、环节多、耗时长、跑腿多”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行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持续探索补缺材料、场地勘探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全新模式,实现了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目前,已将个体登记缩短至3小时办结,将食品小作坊许可证由法定8个工作日缩减至3个工作日,将小餐饮和小作坊许可业务及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备案证由原来承诺的10个工作日分别缩减至3个和7个工作日,真正把群众“难题清单”变为了“满意清单”。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校企政合作交流平台,借力辖区高校和专家团队,多方协作促进知识产权与全区产业、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真正将未央的“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今年6月,成功举办秦创原·未央知识产权运营转化对接活动——西安医学院专场暨区块链与医疗健康服务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聚力“减负降费”,经营主体更活跃。为彻底扫除转供电环节价格监管死角和盲区,突出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终端用户权益的保护,开展了多轮转供电价格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小区物业、写字楼等转供电主体,通过提醒告诫、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强转供电加价行为常态化监管,指导督促转供电主体严格执行电价政策,确保供电领域各项降费减负政策落实落细。截至目前,共清理多收电费2644.91万元,惠及终端用户24972户,切实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
聚力“分类施策”,信用监管更灵活。对辖区8万余家经营单位进行信用评级,全面构建 “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智慧监管模式,真正实现了靶向抽查、精准监管。即,对其中A、B类经营主体,降低抽查比例,以监管服务为主、抽查为辅,以切实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经营的干扰;对C、D类经营主体,则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推进监管既“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实现了监管成本和对经营主体干扰的最小化,让企业家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
聚力“柔性执法”,宽严相济更暖心。在有效发挥行政处罚刚性惩罚作用的同时,探索实施执法事项提醒告知机制,贯彻落实柔性执法事项清单,对73项事项尝试“首次免罚、轻微轻罚”新举措。截至目前,共办理免于处罚12件、减轻处罚9件、不予处罚1件,让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既有力度,又具温度。3月初,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一家食品经营单位未按要求建立完善食品原料进货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执法人员在按照简易程序依法给予警告处罚之后,耐心给企业讲解法律要求,现场指导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让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了“有温度的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