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 | 电商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南
- 发布日期:2024-03-11
- 浏览次数:
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许多人也面临知识产权纠纷问题,不同主体面对知识产权纠纷应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权利人维权
(一)保全证据
公证处公证保全
平台内经营者经营的商品涉侵害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应当根据知识产权种类分别采用不同的公证保全证据的措施。当被侵害的权利为商标权或图片、美术、字体、文字等著作权时,通常对经营页面进行网页公证;当被侵害的权利为视听作品时,通常对经营页面进行网页录屏公证;当被侵害的权利为专利权时,通常需要进行购买产品的网页公证、收货公证、确认交易公证。
公证保全证据的内容应当包括店铺主页、经营主体(账号、ID号、营业执照、地址、电话)、侵权产品介绍、经营规模方式内容、销量、交易订单、支付情况、物流信息等。
电子证据保全
电子证据保全根据技术手段不同分为区块链技术证据保全、可信时间戳技术证据保全,当前市场主流的电子证据保全应用平台有权证链、权利卫士等。
行政执法证据保全
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向侵权行为地、侵权物品所在地市场监管、公安部门举报,上述部门可以进入侵权人经营场所查阅、复制有关的合同、帐册,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并采用拍照、摄像等方式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对涉嫌侵权的商品和生产设备进行清点、抽样、查封等。权利人可以在诉讼程序中请求法院依职权调取,或代理律师凭法院调查令调取上述行政执法过程形成的文书及查封、抽样的实物,作为权利人维权的证据使用。
(二)侵权通知
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经营者侵害其知识产权的,可以通过线上投诉、邮寄信函等方式向电商平台经营者发送侵权通知,要求电商平台经营者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权行为的持续及防止权利人损失的扩大。
侵权通知应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应当包括知识产权权利证明,权利人身份信息、联系方式,能够实现准确定位的涉嫌侵权商品的信息和网址,通知真实性的书面保证,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等。
涉专利权的侵权通知
专利权人侵权通知的内容包括专利证书(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专利缴费凭证、权利人信息、被控侵权商品的链接页面信息、技术特征或设计特征比对说明等。
涉商标权的侵权通知
注册商标权人侵权通知的内容包括商标注册证、商标使用证明、权利人信息、被控侵权商品的链接信息、判断商标侵权的简要说明。
涉著作权的侵权通知
著作权人侵权通知的内容包括作品登记证书、作品创作过程证明、作品首次发表证明、权利人信息、被控侵权商品信息、判断著作权侵权的简要说明。
(三)维权方式
平台维权
向电商平台经营者发送侵权通知后,电商平台经营者会对平台内经营者采取必要措施,如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等,但要实现对侵权商品及生产工具的查扣,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甚至惩罚性赔偿等维权效果,需结合其他维权方式进行处理。
行政维权
知识产权权利人取得平台内经营者侵权的初步证据后,可向平台内经营者工商注册登记的住所地或公示的生产仓储地的县级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市场监管部门受理后应当在15日内进行调查,包括现场对侵权商品、生产设备的查处,复制相关文件、账册等。
诉讼维权
知识产权权利人取得平台内经营者侵权的初步证据后,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平台内经营者赔偿损失。在诉讼维权过程中,可以根据现有证据、线索,向法院申请对侵权商品、生产设备、账册、账户进行证据保全或财产保全,既完善了诉讼证据又查封了财产,利于对侵权行为全方位打击。
电商平台管理
依据《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商平台对其平台内经营者负有管理义务。当平台内经营者的侵权事实显而易见,电商平台经营者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或者以不知道侵权事实来推卸管理责任,否则应与实施侵权行为的平台内经营者承担共同或连带侵权责任。
对电商平台内经营者具有日常管理义务
电商平台经营者对平台的电商活动所涉知识产权需进行常态管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电商平台经营者对申请加入平台内的经营者进行资格审核时,需要对其主体身份、拥有的和经授权的知识产权进行形式审查、备案,对知识产权保护作出书面承诺;平台内经营者开设品牌店、旗舰店的,必须提供商标权属证明或授权证明。
对平台内经营者侵权行为的应对
1.通知+下架
电商平台经营者对侵权通知初审后认为符合形式要件的,应及时对所涉商品采取下架措施,并向平台内经营者转送侵权通知。
2.声明+恢复
平台内经营者收到侵权通知后,认为其销售的商品未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可以向电商平台经营者提交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声明。平台内经营者向权利人转送声明后15日内未收到权利人已经投诉或提起诉讼通知的,平台应停止对所涉商品的下架措施。
平台内经营者防御
知识产权备案和公示
平台内经营者应该主动将拥有的知识产权向电商平台经营者备案,电商平台经营者将备案信息通过AI技术对平台内存量和新增的商品进行侵权检索,可以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并采取必要措施。
平台内经营者可以在其销售的商品或相关宣传广告中标识商品的知识产权信息,如添加注册商标、专利号、作品登记证书等,使他人接触相关信息后知悉商品存在的知识产权,进而主动规避侵权。
知识产权纠纷应对
1.平台内经营者收到他人侵权通知等维权主张时,应当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做出全面分析判断:
一是对知识产权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判断。如商标权需根据商标注册证编号在商标局官网查询其真实性;专利权需根据专利号在专利局官网查询其是否在专利有效期间;著作权需在作品登记平台查询创作完成时间,是个人作品还是法人作品,进而判断是否处于保护期间等。
二是判断维权主体是否有权提出维权主张。权利人对其知识产权向他人作出独占许可的,权利人无权就被许可的权利提出维权主张;普通许可的被许可人无权单独提出维权主张。
三是初步判断是否构成侵权。对注册商标的侵权要从商品种类、商标相似程度、商标知名度等综合判断;专利权的侵权要从专利技术方案所属领域、专利技术方案所包含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行比对判断;著作权的侵权要从对作品的接触可能性,作品要素的相同、相似比例进行对比判断。
2.平台内经营者有权销售情形下,收到他人错误侵权通知的应对措施:
一是向电商平台提交不存在侵权行为的书面声明。声明应当包括平台内经营者的真实身份信息,能够实现准确定位、要求终止必要措施的商品信息,获取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授权证明等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初步证据,声明真实性的书面保证等。
二是运用反向行为保全制度紧急维权。在电商销售旺季,如618、双十一等紧急情况下,因他人错误的侵权通知,电商平台不立即恢复商品上架,侵权通知人不立即撤回侵权通知或者停止发送侵权通知等行为,平台内经营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行为保全措施,要求电商平台立即恢复商品上架,即反向行为保全。
三是对错误侵权通知造成的损失主张赔偿。平台内经营者因他人发出的错误侵权通知、恶意侵权通知造成损害的,可以将通知人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平台内经营者不侵权,并要求通知人赔偿因错误通知造成的损失,发出恶意侵权通知的,加倍承担赔偿责任。
来源:跨境电商与创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