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
- 发布日期:2024-02-05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 113708294941001661/2024-00485 | 发布机构: |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
成文日期: | 2024-02-05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农业农村发展,干字当头、狠抓落实,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加快种业强县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力稳定生产保供给,现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恢复向好。前三季度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4839万元,可变价增速6.0%,与全省平均增速持平,低于市定目标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430574万元,可变价增速2.1%;林业2219万元,可变价增速51.6%;牧业165296万元,可变价增速16.2%;渔业7817万元,可变价增速3.0%。全县第一产业前三季度总量31.9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一。截止目前,预计全年总体增幅为6.0%,列全市第3位。
(二)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夏粮播种面积75.64万亩,单产448.57公斤,总产33.93万吨,实现夏粮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秋粮数据未出)。小麦品种“轮选145”亩产达到832.1公斤,获全省第四名;大豆品种“华豆40”亩产达到347.96公斤,获全省第三名。全县小麦承保61.45万亩,玉米52.3万亩,水稻1.44万亩,三大主粮承保率达到92.6%。落实各项惠农政策8956.87万元,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8142.61万元,种粮一次性补贴814.26万元。推广带状复合种植4万亩,油料作物0.7万亩,被纳入全省5个国家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之一。连续承办了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全省大豆单产提升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培训班、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总结交流会议。
(三)种业振兴提档加速。继续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县规模大豆种子企业发展到24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20家;政府实施的8个项目已完工6个,在建2个。成功承办全省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情况座谈会、全省大豆花生种子观摩及供需对接会,参展全国种子双交会(天津),并作典型发言;9月20-21日成功举办第六届大豆种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大豆良种现场观摩会。圣丰种业实验室入选农业农村部大豆种质创新与育种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重点项目进度加快。一是2022年度1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并分别通过市级竣工验收及省级抽查核验。该项目完成后我县适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基本实现全覆盖,2023年度3万亩提升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供货施肥任务和各项工程建设任务。二是实施按揭农业项目18个、总投资77410万元,已全部完成投资建设。三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建设项目已完成10个,《“金豆子”绘就大豆绿色强园新画卷》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十大典型案例,目前已通过认定。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50家、家庭农场1818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场)118家;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新增省级乡土名品村9个,诚丰种业、祥恒农业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嘉祥县绿色大豆产业集群、山东嘉冠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名单,仲山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500强。我县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大张楼镇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梁宝寺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益提高。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目标,以抓基础、强监管、建体系为抓手,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今年以来接受省、市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共计495批次,合格率为99.1%;开展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700批次,合格率为100%。创建任务已圆满完成。
(七)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争创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8家、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1家、“三品一标”认证有效标34个,21家企业37个产品列入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济宁礼飨”目录,7家企业入驻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目录,2家企业入选“好品山东”产品品牌目录,3个产品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组织经营主体参加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首届智慧农业博览会、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农产品北京专题推介会,成功举办“庆丰收·促和美”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六届农产品展销会活动。
(八)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业”,推进新一轮“三资”清理清查、实施“党建+按揭农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专项行动,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353个,超过10万元的达到316 个,超过50万元的达到25个,超过100万元的达到6个。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8.8279万亩,比2022年增加流转面积3.1332万亩,流转率达66.98%。
(九)农业综合执法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充实加强执法力量,配备执法器械,采取日查、夜查相结合,多部门联合执法等形式,查处种子案件5起、农药案件8起、渔政案件7起、畜牧案件49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1起,处罚金额41.84万元。出动检查人员289人次,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检查101次,纠正违章46起,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14起,卧龙山街道、仲山镇和济宁庆贵农机合作社被评选为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单位。
(十)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加力推进。调整充实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实体化运作,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三年行动,选取9个片区作为市级片区重点打造。共规划产业振兴、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项目81个,截止到12月底,已经完工项目78个,占年度任务的96.30%;在建项目3个,占比3.70%;累计完成投资15.77亿元,占总投资的100.30%。2023年度9个市级示范片区中大张楼镇、万张街道、纸坊镇、卧龙山街道、金屯镇、黄垓镇提前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马村镇、孟姑集镇、梁宝寺镇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嘉祥县矿山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EOD项目成功入选国家EOD项目库。县农业农村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十一)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围绕“三清一改两提升”,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四季战役,12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启动,4个省级和美乡村已完成省第三方验收。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县级月观摩、县人居办每天现场督导及线上抓拍相结合等方式,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议3次,组织撰写《通报》87期,简报41期,发现并整改问题6300余条,人居环境整治得到有效提升。11月8日承办了全市乡村振兴“百区千村”工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议。
(十二)对上争取继续发力。持续抓好“三争”工作周调度数据报送,加强对上沟通协调,及时对接三争项目政策最新进展情况,前往省厅、市局以及科研高校共计170余次,积极对上争取各类惠农、奖补政策40项,中央、省级等各类无偿资金30项,累计3.4亿元。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券资金1.54亿元,顺利完成有偿资金3000万元的县定目标。
二、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4年,县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市部署要求,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产业、质量、绿色兴农,着力夯基础、稳产能、防风险、增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种业强县,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一)持续提升稳产保供水平。一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压紧压实党政同责,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争取国债资金7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打好良田良种良法组合拳,制定嘉祥方案,落实分片包保,千方百计挖潜单产提升,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4.2万亩、产量保持在13.8亿斤以上。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龙头、扶骨干,补上精深加工短板,新认定市级以上示范社、示范场12家,新增县级示范社、示范场4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支持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三是培植乡村特色产业,统筹抓好生产基地、产业园区和“一村一品”村镇等平台建设,以沿黄大豆、肉牛产业集群建设为突破,大力培育梁宝寺湖里豆乡、纸坊金太阳杏、大张楼葡萄、金屯富硒农产品等富民产业,培育高素质农民500名,培植农旅融合和创客等新业态,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二)突出乡村振兴重中之重。一是牵头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围绕“三清一改两提升”,开展“村庄清洁”系列攻坚战役,抓实镇驻地改造、村容村貌提升、路域环境整治三大领域,梯次推进星级村提档升星、差村全面清零,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2024年建设省级和美乡村11个。二是分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突出特色化定位、差异化打造,梯次推进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落实落地,全面完成2023年市级示范片区建设及验收,启动实施2024年9个市级示范片区建设。做到精力集中、要素倾斜、资源集聚,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突出产业探索凸显嘉祥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三是稳妥深化农村改革,挖潜乡村资源,依托村党支部领办股份合作社,多方盘活闲置宅基地等集体资产资源,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三资”管理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三资”专项整治,以整治成效推进强村富民,争取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保持在10万元以上。
(三)紧扣高质发展中心任务。一是推进种业强县建设,在种业振兴行动领域持续发力,继续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支持种业企业与国内大企业合资合作,力促圣丰、华亚与大北农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与功能互补,打造“雁阵形”企业集群,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争创国家黄淮海大豆产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年内大豆良繁面积稳定在14万亩,审定品种10个以上。二是全面推行按揭农业(畜牧业)模式,谋划2个过5000万元项目,各镇街至少谋划落地1个新增投资额不低于2000万元项目。放大挂职金融副镇长作用,扩大授信额度。三是打造农业品牌,抓绿色转型农业,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着力推进标准化和品质化,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工程,持续叫响“嘉祥豆种”“嘉祥白菊”“华生祥葡萄”“嘉冠牌大豆油”等知名品牌,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3个,争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多措并举强化农民增收。
(四)盯紧考核指标争先进位。提前谋划2024年省、市考核指标目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专班推进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推进方案,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分解指标,拉出责任清单,对照目标进行分析研究,优势指标巩固保持,弱势指标精准研究制定攻坚提升措施,对照考核标准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面梳理工作亮点,盯紧指标的每个考核要点,逐项与省市沟通交流,争取省市对口部门领导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提升短板弱项,提升考核指标位次,确保完成“保5争3”目标。
(五)聚焦对上争取关键抓手。牢固树立“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标准境界,把对上争取作为周例会汇报“常规动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责任科室“具体抓”,采取“一对一争取”模式,做到“责任、目标、措施”三到位,多渠道、多形式与部、省厅、市局主动对接汇报,争取关注与支持,发挥到省厅挂职干部优势,及时掌握政策导向和项目信息,梳理政策清单,坚持“县镇联手、部门协同”,工作专班推进,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精力谋划和筛选储备项目,提高精准度和成功率。积极争取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等一批省级以上政策项目,争取资金不低于3亿元,争创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单位、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