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播撒司法“阳光雨露” 滋养企业茁壮成长

今年以来,广西法院把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发展大局的结合点、着力点,持续强化“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理念,从立案、审判、执行等各方面进行查问题、补短板、出举措,播撒司法“阳光雨露”,滋养企业茁壮成长,把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融入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全过程,用心用情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问计问需

精准施策助企纾困解难

绿树浓荫,生机勃发。

今年9月28日,一场以“广西法院如何更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工作会议在南宁热烈举行。广西各中、基层法院院长悉数到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代表也应邀到会,总结成绩、研判形势、共谋良策。

“要牢牢抓住审判工作,做实依法保护、全面平等保护,严格依法办案,严格公正司法,提升办案质效,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发展。”在充分听取了大家发言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海龙要求。

舟行万里,操之在舵。广西高院党组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务实举措和各项工作方案,指导广西各级法院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司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30条”等司法政策措施,部署开展“保交楼、稳民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专项工作。

12月8日,黄海龙来到北海市顺应储能电池材料镍钴原材料加工项目调研。该项目是广西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之一。

“要持续稳妥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科学规划、加强统筹,进一步提高建设效益和生产效能,确保项目高质高效推进。”在施工现场,黄海龙听取项目进展情况介绍,了解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建议。

知企所盼,问企所需,才能帮企所难。广西法院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活动,各级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走进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想要什么”“司法能做什么”,聚焦企业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服务保障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跨越式发展十条举措》,为自贸区建设提供精准专业的司法服务。

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开展法官“三进”活动的实施细则(试行)》,一体推进法治民企和法治环境建设,化解破产企业潜在纠纷2000余件。

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保障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综合保税区等司法服务意见7个,走访联系服务重点企业16个,帮助协调解决问题12个,推动10个重点项目建设,司法服务保障力度不断增强。

举一纲而万目张。广西法院以审判执行工作为抓手,真正让经营主体感受到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用心、暖心和贴心。

线上线下

降低解纷成本减少诉累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建议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广西正田节能玻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红毅说。

今年9月1日,在广西高院与广西工商联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唐红毅和来自建筑设计、市场投资、餐饮等行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就法院工作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

怎样让投资者安心、舒心?如何让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奔跑”?广西法院聚焦企业需求,在完善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降低企业解纷成本上下功夫。

今年以来,广西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目标,着力为企业打造在线办理的菜单式、集约式诉讼服务体系。

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推进玉林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成立玉林经济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创建商事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模式,金融纠纷诉前调解成功率达53%,平均办理天数13天。

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建立全市法院涉企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的规定(试行)》,明确立审执各个阶段的节点用时,解决商业纠纷用时从2019年的533天下降至今年的80天。

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法院涠洲人民法庭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解纷工作,与有关单位共同推出的“管、快、创”化解海岛旅游纠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李先生是贺州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近日,他带着3起涉企纠纷案件的材料,来到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涉企营商环境”窗口进行咨询。

“没想到我在线上提交的3个案件材料,10分钟便审核通过,太方便了!”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李先生登录诉讼服务自助终端输入立案信息,没一会儿就收到了反馈,他不禁连连称赞。

观一隅而知全貌。广西法院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律师服务平台、网上申诉信访平台等,推动开展网上保全、在线委托鉴定,为企业提供菜单式、集约式解纷选择的同时,帮助企业节约解纷时间和成本,有效实现为企业解忧、让正义提速。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今年以来,广西法院诉讼服务平台服务满意度为98.36%,诉前调解各类纠纷35.89万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67.42%,诉前调解案件平均办理时长11.8天。

公平公正

维护市场竞争法治秩序

案件无关大小,件件关乎营商环境。广西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牢固树立“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广西法院部署开展“企业清淤”执行专项行动,集中梳理2019年以来的涉企未执行完毕案件,通过企业信用修复“暖企”、经营主体出清“助企”、善意文明执行“护企”、执行信访化解“安企”等措施,共梳理涉企业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4.43万件,执结率达92.4%,执行到位金额180亿元。

在开展“企业清淤”执行专项行动中,柳州市两级法院推出诚信企业“白名单”制度,慎用保全、强制措施,助力有前景的企业走出困境;钦州市两级法院建立“风险告知—失信预警—信用帮扶—信用修复”信用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信用修复激励作用。

“阿嬷手作”是广西某餐饮公司于2018年创设的奶茶品牌,凭借独特的店铺装潢和口味,逐渐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红”奶茶品牌。某市餐饮奶茶店开设于2020年,其店铺装潢与“阿嬷手作”奶茶店相似。广西某餐饮公司发现后,以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将某市餐饮奶茶店诉至法院。

该案经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广西高院二审,依法认定广西某餐饮公司主张保护的“阿嬷手作”奶茶店装潢具备一定的整体性和独特性,且“阿嬷手作”奶茶销售区域较广,在南宁、深圳、上海等地共有20余家实体店,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有一定影响及市场知名度的装潢。作为成立在后的同业竞争者,某市餐饮奶茶店擅自使用与“阿嬷手作”奶茶店近似的装潢,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与误认,其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竞争,应当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法院在审理中明确了创新型茶饮产业的品牌服务装潢获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前提及侵权行为认定规则,对鼓励企业积极借助法律手段维权、规范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具有示范性作用,有效护航新兴民营企业品牌创新、健康发展。”广西高院民三庭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广西法院坚持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统一规则为着力点,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和商业经营成果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今年以来,广西法院共审理一审民商事知识产权案件4740件,适用简易程序平均审理时间为56天。

高质高效

服务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沿海沿江沿边的广西区位优势独特。近年来,随着广西对外开放合作的步伐加快,广西法院积极履行涉外审判职能,不断完善专业化、国际化、多元化的涉外民商事纠纷联动解决机制,全面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今年6月9日,北海海事法院在审理一起因涉外海上货物运输短量引起的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案过程中,采取“背靠背”磋商调解法,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据了解,2021年11月,注册地为巴拿马的某航运公司货轮将其装载的约3万吨大豆从美国卡拉马港运输至广西防城港市,某保险公司就案涉货物的运输签发货物运输保险单。货轮靠泊卸货后,经检验认证发现实际卸货量比提单记载量短少542.78吨。某保险公司依据货物运输保险单进行赔付后,获得保险代位求偿权,于今年1月将某航运公司诉至法院。

在审理过程中,法官多次联系原告代理人和被告业务代办人商议调解方案,充分平衡双方的意见分歧和利益诉求。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约定协议及其解释均适用中国法律,某航运公司同意向某保险公司赔偿41万元,某保险公司承诺收到赔偿款后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

“这起涉外纠纷从当事人起诉到法院裁定准许撤诉,仅花费了不到6个月时间,彰显出我国海事司法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奋力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的信心和决心。”北海海事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要让外资企业安心在广西投资,必须着力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积极服务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广西法院充分发挥自贸区巡回法庭、涉东盟案件审判合议庭、边贸小额纠纷巡回法庭等平台作用,推动涉外民商事纠纷公正、高效、便利解决,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2022年9月16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正式揭牌,该法庭跨区域管辖广西范围内部分涉外民商事案件、仲裁司法审查案件以及国际司法协助案件,为中外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渠道,切实将广西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涉外民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