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祥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后评估报告

索引号: 11370829004333910Q/2023-09133 发布机构: 嘉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执行效果评估
成文日期: 2023-06-20 失效日期:
有效性:

一、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

1.评估目的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嘉祥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情况,提高文件制定质量,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根据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和《济宁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规定,结合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实际,开展实施后评估工作。

2.评估对象基本情况

《规划》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鲁政字〔2021〕156号)和济宁市人民政府《济宁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济政字〔2021〕71号),与上位法不存在冲突,制定《规划》所依据的上位法没有被废止或修订,不需要修订。

《规划》内容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性规定;没有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相抵触情况;《规划》总体规定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概念准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明、语言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取得显著的成效,应继续实施。

3.评估过程

为了全面做好后评估工作,县残联成立了分管负责人为组长,业务部室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后评估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量化标准。制定了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了工作内容、时间节点、质量要求等,确保了后评估工作的顺利推进。评估小组采用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法进行,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及相关材料进行了汇总、分类,逐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评估意见,得出初步评估结论。

二、评估内容分析和依据

1.文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一是《规划》由嘉祥县残联牵头起草,制定主体合法且未超越制定机关法定职权。

二是《规划》是嘉祥县残联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鲁政字〔2021〕156号)和市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济政字〔2021〕71号)等法规政策文件,结合本县实际,提出的具体意见。在嘉祥县政府网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同时征求了县乡村振兴局、民政局等42个县直部门单位意见建议,根据反馈情况,对《规划》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规划》 制定程序合法。

三是《规划》中的内容符合鲁政字〔2021〕156号、济政字〔2021〕71号文件的要求,文字表述与省、市相关文件衔接一致,该规划具有合法性。

2. 各方意见及其采纳情况

通过到镇街残联、成人康复及儿童康复机构、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等15家单位实地调研,召开3次残疾人工作者座谈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意见收集反馈情况是:15家单位无意见,会议收集意见建议3条,。

3. 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是规划中权力与责任相当,管理措施必要、可行、适当,公开、公平、公正。

二是规划内容具体可行,能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相关措施高效、便民;程序正当、简便、易于操作。

三是结构和文字表述规范,逻辑结构严密,没有影响到文件的正确、有效实施,得到普遍遵守和执行,实现预期目的。

4.存在的问题

一是残疾人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还不到位,对有关残疾人的法律和政策了解不够,对发展残疾人事业认识不足,对依法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的认识不到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全社会扶残助残氛围不浓,公众对残疾人多止于道德意义上的同情和怜悯,自觉主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意识还有欠缺。

二是残疾预防和精准康复能力有待加强。全县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少,资源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无法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特别是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治疗投入不足,智力残疾、自闭症和脑瘫儿童康复项目覆盖面较窄,训练费用过高;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人员缺少专业化培训,指导康复服务能力有限。

三是教育就业环境有待优化。由于残疾人受身体素质、文化水平、社会参与能力等因素制约,残疾人仍是社会中贫困程度重、扶持难度大、就业率低、返贫率高的特殊群体,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适合残疾人从事的岗位较少,引导发掘困难,排斥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现象仍有存在。

三、评估结论和意见建议

1.评估结论

《嘉祥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属于重大行政决策,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后发布。规划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符合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能够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残疾人民生,加快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

2.对问题和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是广泛深入宣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等大众传播媒介作用,结合助残日、法治宣传日等主题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免费刊播公益广告,开办专题栏目,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残疾人保障等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意识,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事业的浓厚氛围。相关部门要定期研究残疾人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扶残助残活动,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与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增强残疾预防和医疗康复能力。广泛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完善残疾预防和早期干预机制,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降低残疾发生率。统筹考虑残疾人托养机构和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如康家园、康复中心以及敬老院、养老院等机构的作用,支持民办的托养机构,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为残疾人提供照料、托养服务,积极完善和努力提高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设施和水平。

三是努力提高残疾人群体的就业率。通过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积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等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安置残疾人,积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要认真执行残疾人就业扶持优惠政策,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生产需求,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更多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平台和机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