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预报 (第二期)
- 发布日期:2023-02-17 15:21
- 浏览次数:
春季麦田杂草绿色防除技术意见
去冬今春雨雪偏少,但土壤底墒尚可,适于杂草越冬生长。据县植保部门近期调查,春季麦田杂草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旱茬麦阔叶杂草中等偏重发生,禾本科杂草中等发生,个别地块节节麦偏重发生;稻茬麦田禾本科杂草中等偏重发生。我县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少,近期温度回升较快,麦田杂草生长发展迅速,应当抓住小麦拔节期前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一、防治适期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拔节期前。
二、防治措施
1、人工除草:结合春季麦田管理及时进行中耕人工除草,还能起到提温、保墒作用。
2、化学除草:
(1)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殃殃及泥湖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每亩选用34%氯吡·唑草酮20-30克+5%双氟悬浮剂15-18毫升或45.9%双氟•滴辛酯悬浮剂(麦施达)30-35毫升;对泽漆、猪殃殃发生重的麦田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20-30毫升;对抗性阔叶杂草麦蒿、荠菜等,可每亩选用56%二甲四氯钠可湿性粉剂30g+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0-35毫升,以上药剂均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2)野燕麦、雀麦、早熟禾、硬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6.9%精噁唑禾草灵乳剂100~120毫升,或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0~12克,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克。
(3)单、双子叶杂草混生麦田:可亩用5%双氟悬浮剂15-18毫升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50毫升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15%炔草酯(麦极)30-40克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40-160克,对水30-40公斤进行喷雾防除。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科学选择以上药剂混合使用,但不能与含有唑草酮、2.4-D丁酯、乙羧氟草醚等激素类除草剂混用。
(4)节节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3%甲基二磺隆悬浮剂(世玛)每亩25~30毫升,或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阔世玛)水分散粒剂每亩20~25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三、注意事项:
1、根据主要杂草类型,正确选用除草剂,严格按照推荐剂量、适宜浓度、使用时期和技术操作规程使用,避免漏喷、重喷,以免发生药害。禁止使用甲磺隆、氯磺隆等残效期长的除草剂,以免对后茬花生、玉米等作物产生药害。
2、选择晴暖无风的中午喷药,要求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6℃以上,日最低温度不能低于0℃,白天喷药时气温要高于10℃时,进行化学除草。尤其是使用含甲基二磺隆成分的除草剂防治节节麦,一定要注意气温的变化导致除草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喷药前后5-7天出现阴雨天、大风天时,应禁止用药。
3、越冬期受冻较重的地块,不要急于开展麦田化学除草,加强肥水管理,要等缓苗后,抓住拔节前防治适期开展化学除草。
4、严格农药标签上的推荐用量、适宜浓度、施药方法、操作规程,不漏喷,更不能重喷,避免药害事件和漂移事件发生。
5、除草剂不能使用过晚,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应停止使用,极端天气如低温寒流、大风天气禁止施药。轮换、交替使用除草剂以延缓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药性。
6、整建制地块大力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施药机械,发挥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农田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做好农药包装袋(瓶)回收工作。(作者:高先涛 审稿: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