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领交易 智见未来——德州市打造智慧数据赋能分析应用场景
- 发布日期:2023-12-28
- 浏览次数:
一、案例简介
德州市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率先启动运行“智慧数据赋能分析系统”,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深度挖掘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违规线索,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大数据监管新模式;充分发挥多源数据聚合共享和系统智能化分析功能,为市场主体和行政监督部门提供大数据服务;精准预测公共资源交易区域投资热度、行业集中度等宏观经济指标,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彻底解决了传统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中数据资源质量差、标准不统一、管理能力弱、应用水平低等问题。
二、案例举措
(一)数据资源实现“全周期治理”。德州市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梳理定义系统数据规范,对数据资源进行标准管理、质量管理和数据清洗,创新开发数据规范定义、存疑数据挖掘、自动标注、人工修正、二次复验等系统功能,实现了对存量及归集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治理,为数据的全维度汇聚、全链条存储、全场景应用夯实根基。
(二)交易信息实现“全维度刻画”。德州市聚焦数据价值挖掘,针对一网归集的全市域全品类交易数据,引入项目数量、类别、评标办法、金额、节支率、增值率、交易排行榜等17个综合分析指标及资质、地域、注资、人员、业绩、投诉等11个专题分析指标,将交易情况多维度建模刻画进行可视化展示,不断赋能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纵深推进告知承诺制、远程异地评标、移动端CA互认等改革举措,持续提升平台“云、网、数、端”综合服务能力。近年来,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开放度、包容度不断提升,工程建设领域外地企业参与率达到55%,外地企业中标率达到40%。
(三)违规风险实现“全时空预警”。德州市在全省首创开发涉及5个维度18个指标跨时间序列风险监测模型,对交易全流程关键节点信息和主体信息进行实时挖掘分析和违规风险全时空预警。通过对招标人、投标人、中标人、代理机构等交易各方报团分析,探究各类交易主体潜在的违规关系;通过智能分析交易价格差额规律和报价集中度等指标,挖掘潜在围串标线索;通过自动比对技术标雷同度、文件制作机器码等指标,为围标串标判定提供技术参考;通过量化分析专家评标时间、打分倾向性等指标,研判专家评审违规线索;通过研判中标率异常、中标人异常聚集等指标,对交易项目及主体异常情形预警监测。
(四)宏观态势实现“全市域预测”。德州市围绕3个维度20个指标,创新构建了宏观交易预测模型,一窗统览全市经济运行趋势,为政府研判经济形势精准决策提供了数据参考。市委深改委、财经委等部门可根据行业发展形势精准强化创新出圈机制,提升改革质效;市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可以根据经济运行趋势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高效能宏观治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对交易数据进行统分研探,进一步健全了月度、年度数据分析报告机制,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纳统工作,驱动公共资源交易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案例成效
截至目前,“智慧数据赋能分析系统”已全量归集标段信息27224条,多维比对主体及标段信息59000条,发现并治理问题标段数据172条;累计为专家提供了1166个标段的评标辅助;为住建、交通、水利等行政监督部门提供了63条潜在线索并据此查实18家违法违规投标人,助力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创新“大数据+监管”的智慧监管新路径;已对进场交易的35942个市场主体、109603个执业人员、25114个标段运行数据进行赋能分析,打造了数据更规范、交易更智慧、监管更智能、决策更精准的“大数据+公共资源交易”新模式。智慧数据赋能分析系统的建设实施属全省首创,起到了行业引领示范效应,2021年3月,场景荣获全国第十届数据智能应用典范金铃奖,为深化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数据赋能策源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年12月,“德州市深度融合‘大数据+公共资源交易’建设智慧数据赋能分析系统”,入选2021年山东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宣传;并由省发改委推荐至国家发改委,参与2021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