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预报(第十期)

大豆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及农药减量控害

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一、病虫草害发生趋势

根据病虫基数、测报灯诱集成虫数量,结合气象预报、历史资料和种植模式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报2022年我县夏大豆主要病虫草害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大豆田杂草中等偏重发生;大豆根腐病小发生,个别地块中等发生大豆拟茎点茎枯病小发生,个别品种偏重发生大豆轮纹病和炭疽病中等发生,个别品种偏重发生;大豆田蛴螬偏轻发生,北部个别常发地块中等偏重发生大豆食叶害虫豆天蛾、大豆造桥虫小发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等中等发生;大豆点蜂缘蝽小发生大豆蚜虫和烟粉虱中等发生,个别地块严重发生;蜗牛中等偏重发生,个别地块严重发生。

二、夏大豆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技术

在夏大豆病虫草害防控工作中,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为确保我县大豆丰产丰收和提质增效,提升和改善我县大豆种子作为翌年黄淮海区域、长江流域及其他陕贵川等地生产用种的综合性状,全力打造“嘉祥豆种”品牌,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尤其是主要入湖河流滩地内,要大力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推广和应用整建制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

(一)病虫害防治

1、播种期

综合利用多种措施,减少病虫基数。重点预防病毒病、霜霉病、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拟茎点霉茎枯病)、线虫病、地下害虫、大豆蚜等病虫。

1选用高产优质良种,提高抗病性结合种植模式,因地制宜优先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抗(耐)病虫品种。规模化大面积种植区要 选择适密植、抗倒伏、收期一致宜机械作业的品种;大豆玉米条带复合种植区要选用耐阴抗倒、株型收敛、宜机收的中早熟有限结荚型品种。如:齐黄34、中黄系列、潍豆10号、山宁21、安豆203、嘉豆2号、嘉豆4号、菏豆32号等。

2清洁田园,合理轮作换茬。大豆收获后清除病虫残体,深翻土壤或在田外进行销毁,能有效降低病虫越冬基数有轮作条件的应与禾本科作物或大蒜、甘薯、瓜菜轮作,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小麦收获时应抛洒均匀,或进行浅旋耕,灭茬处理秸秆,减少病虫害发生和隐藏的场所。

3适期晚播,减轻症青”病状发生。大豆是短日照作物,不喜高温。近年来,在大豆授粉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明显偏高,如果播种过早,开花授粉期容易与高温、干旱等异常天气吻合,影响授粉与籽粒发育,造成大豆“症青”病状现象发生。麦收后不要抢墒播种,2021年我县夏大豆最佳播种期为6月18-26日。

4)种子处理。防治根腐病,可用含精甲霜灵、咯菌腈、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氟环唑等成份的种子处理剂,包衣或拌种,兼治霜霉病、拟茎点种腐病等;防治霜霉病、紫斑病可用精甲霜灵、乙蒜素浸种;防立枯病可用咯菌腈、霉灵包衣;防治大豆胞囊线虫可选含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成份的种衣剂包衣;防地下害虫,可用金龟子绿僵菌拌种,或用含有毒死蜱、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等成分种衣剂或种子处理剂,包衣或拌种。也可用杀虫杀菌复配制剂,如用38%多·福·毒死蜱或2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根腐病、霜霉病;用35%噻虫·福·萎锈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蚜虫、根腐病、立枯病等;用20.5%多·福·甲维盐或 35.6%阿维·多·福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胞囊线虫、根腐病等。药剂用量按照农药标签说明或登记用量选持效期长的复配剂,如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50ml/亩或70%噻虫嗪种子处理剂10ml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 ml /亩种子包衣,有效预防点蜂缘蝽、苗蚜及大豆根腐病等,减少苗期施农药一次。

2、苗期至出枝期

融合多种绿色防控措施,重点防治病毒病、金龟子、棉铃虫、大豆蚜、烟粉虱、甜菜夜蛾等病虫害。

1)利用诱集作物涵养天敌。田边空闲地带提前种植蛇床子、菊科等显花植物,诱集涵养草蛉、瓢虫、寄生蜂等多种天敌,持续控制害虫种群。当田间天敌单位(以1头七星瓢虫、2头蜘蛛、2头草蛉、4头食蚜蝇或120头蚜茧蜂为 1 个天敌单位)与蚜虫种群量比大于1:120时,充分利用天敌控制。

2)诱杀成虫。成虫高峰期,规模化利用杀虫灯、食诱剂诱杀、性信息素干扰等措施,降低金龟子、棉铃虫、豆天蛾、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等害虫基数。

3)药剂防控。虫口密度较高时,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氯虫·高氯氟、噻虫·高氯氟等药剂喷雾防治蚜虫、烟粉虱、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对于传播病毒病媒介昆虫,在施药防治同时,要及时喷施氨基寡糖素、寡糖·链蛋白等预防病毒病。大豆玉米条带复合种植区,还要统筹考虑大豆、玉米同时期病虫害协同防治。大豆3~4个复叶,玉米小喇叭口期,针对大豆蚜虫、烟粉虱、玉米螟、蓟马、棉铃虫、甜菜夜蛾等进行统防统治,可选用两种作物均登记药剂,如溴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哒嗪硫磷、氯虫·高氯氟或噻虫·高氯氟等,兼治豆天蛾、造桥虫、粘虫、草地贪夜蛾、小地老虎等。

3、花荚期

科学组配对路药剂,抓好关键时期统防统治。重点防治点蜂缘蝽、大豆食心虫、豆荚螟、锈病、叶斑病等。

1)大豆纯作区域。对于大豆纯作区域,于花后若连续阴雨,要及时喷施嘧菌酯、乙蒜素、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苯甲·丙环唑或唑醚·氟环唑等杀菌剂,防治大豆叶斑病、锈病。大豆现蕾、开花期,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噻虫·高氯氟,喷雾防治点蜂缘蝽,降低发生危害。大豆食心虫、豆荚螟成虫始盛期,可亩释放螟黄赤眼蜂等卵寄生蜂2~3万头,降低幼虫基数;也可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或苏云金杆菌等喷雾防治幼虫,兼治大豆造桥虫、豆天蛾等。

2)大豆玉米条带复合种植区可根据田间病虫发生实际,在玉米大喇叭口至抽雄期(主要防治玉米叶斑病、玉米锈病、大豆叶斑病、大豆锈病、玉米螟、棉铃虫、粘虫、桃蛀螟、 豆荚螟、点蜂缘蝽等)和大豆结荚至鼓粒期(主要防治大豆根腐病、玉米锈病、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点蜂缘蝽、豆天蛾等),开展两次统防统治。杀菌剂可选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或唑醚·氟环唑;杀虫剂可选哒嗪硫磷、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虫·高氯氟或苏云金杆菌;生长调节剂可用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和叶面肥等。

3)大豆“一控双增”技术措施。在夏大豆开花期至初荚期(7月底-8月上旬),采用杀虫、杀菌剂一次喷药,防治点蜂缘蝽、烟粉虱、棉铃虫、甜菜夜蛾、叶斑病等多种病虫害,实现夏大豆产量和质量双增加。农药可选: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或者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或者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0-60ml/亩+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4-6ml/亩均匀喷雾。植株和豆荚上留有明显刺吸黑点的“大豆症青”现象,为点蜂缘蝽刺吸危害所致。 

(二)化学除草

根据杂草种类、除草方式、作物种植模式及长势和田间湿度等因素,针对性选择除草剂和除草时机

1、苗前封闭除草

播前除草可以选择200克/升草铵膦水剂300-500克/亩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除草,一次性杀灭田间全部已出苗的杂草,然后间隔5-7天再浅旋耕、播种,不影响大豆出苗。播后苗前除草,可根据田间杂草种类进行选择除草剂。禾本科杂草可用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氟乐灵等,注意氟乐灵施药后需浅混土;阔叶类杂草可用丙炔氟草胺、唑嘧磺草胺或扑草净等;混合发生地块,可用异丙甲草胺、氟乐灵或仲丁灵等,也可用复配药剂精异草·丙炔氟、丙炔氟草胺·乙草胺或氟乐·扑草净(需混土)、噻磺·乙草胺等。

2、苗后茎叶喷雾

苗前未除草地块,可在大豆3~4个三出复叶期,杂草2~5叶期,选用茎叶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草酮或烯禾啶等;阔叶杂草可用乙羧氟草醚、乳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等;混合发生地块,可用松·喹·氟磺胺、精喹·乳氟禾或氟·松·烯草酮等。

3、大豆玉米条带复合种植区

应以播后苗前选用对大豆玉米都安全的除草剂土壤封闭处理为主。禾本科杂草可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40克或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5毫升;阔叶类杂草可亩用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4~5克;混合发生地块,亩用50%噻磺·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土壤喷雾。也可用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唑嘧磺草胺(或噻吩磺隆)桶混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注意慎用咪唑乙烟酸、异草松等长残留除草剂。

苗前未除草地块,需在杂草2~5叶期,进行大豆、玉米分别定向除草,大豆田用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等,玉米田用硝磺草酮+莠去津或苯唑草酮+莠去津等。施药时务必选择无风天气,做好隔离定向喷雾,避免飘移产生药害

三、其它重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点蜂缘蝽。植株和豆荚上留有明显刺吸黑点的“大豆症青”点片发生现象,为点蜂缘蝽刺吸危害所致。在大豆初荚期病虫害“一控双增”防治基础上,视虫情再次防治,农药可选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5-9毫升/亩喷雾,早晨或傍晚害虫活动较迟钝,防治效果好。

(二)农田蜗牛。特别是地势低洼潮湿区域适合发生。及时清理田间秸秆,或将秸秆均匀抛洒、浅旋耕,创造不利于农田蜗牛等害虫发生、聚集的农田环境。对农田蜗牛密度大的地块,可选杀螺引诱剂 6%四聚乙醛颗粒剂500-600克/亩或灭旱螺(含 2%灭梭威)颗粒剂330-600克/亩撒施根部,有效减少虫口基数,若田间幼体数量多,同时向植株上喷施农药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4-6毫升/亩。

(三)农田烟粉虱。对烟粉虱密度大的地块,可选用 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对卵、幼虫有特效)30-40毫升/亩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13克/亩。防控农田蜗牛、烟粉虱,最好采用新型植保机械专业化统防统治,结合群防群治,比一家一户分散防治效果佳。(作者:高先涛 审稿: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