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贴上“身份证”,智慧监管保“瓶安”


液化石油气瓶俗称煤气罐,盛装的液化石油气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是否安全合规的使用液化石油气瓶,关乎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从源头上杜绝超期未检、报废液化石油气瓶的充装和使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引进液化石油气智能充装追溯系统,推进我县液化石油气站实现液化石油气瓶全程可追溯管理。

县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现在我县市面上流通的钢瓶总数约18万只,其中存在的“螺丝瓶”“直边罐”约35%、达到报废年限的钢瓶、破旧钢瓶约85%,在餐馆、食堂、民宅还存有大量的废旧闲置钢瓶,还普遍存在流动商贩沿街非法倒气等问题,这种行为本来就是十分危险的,一旦失手将危及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他们使用的气瓶一般都是过期钢瓶,更将安全隐患推向用户。每年还有大量县外掺混二甲醚的劣质液化气流入我县, 二甲醚易燃易爆、强烈腐蚀橡圈,极易造成气体泄漏,也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个别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缺乏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来瓶就充装,不论是过期钢瓶还是超期未检验钢瓶一律充装,唯利是图,不仅不将安全隐患从源头上堵住,而且成为将安全隐患流向社会的推手,酿成了安全事故也无从追查,这些钢瓶一旦管理不好,就会成为“运动中的不定时炸弹”,比其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更为复杂、难度更大。

近年来,我县以提升气瓶质量安全和公共安全为目标,以燃气气瓶实名制充装和气瓶信息智能采集(二维码、条形码、孔洞码、电子芯片)为基础,建立了全县统一的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时采集或接收各充装单位自有信息化系统数据(气瓶使用登记、检验、报废、充装前后检查、充装过程实时视频监控、配送管理等信息),统一气瓶质量安全追溯数据规范,强化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提高监管效能,实现气瓶来源可查、流向可追、责任可究。

在气瓶充装追溯体系建设上,鸿燕液化气站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自去年开始,鸿燕液化气站就坚持置换废旧超期气瓶同时向液化石油气用户提供智能角阀气瓶,对气瓶统一进行信息化管理,推进气瓶充装追溯体系建设。

与传统气瓶相比,使用智能角阀的气瓶内嵌有电子芯片,存储有企业信息、钢瓶的出厂日期、检验日期、以及钢瓶的充装记录等信息。装有智能角阀的钢瓶充装时,配套的特制充装枪首先会自动识别智能角阀电子芯片里面信息,只有判断出这只钢瓶与特制充装枪信息一致,并且未达报废年限、未过检验日期,充气枪才会打开智能角阀里内嵌的限充装置实现充气,从而杜绝了气瓶非法改装、超期未检、非法充装等安全隐患。

同时,在气瓶充装追溯体系信息管理系统里,可按照“一瓶一码一档”原则建立气瓶电子档案,为每个气瓶颁发特殊“身份证”,对气瓶充装、检验、配送、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管和记录,真正实现“气瓶信息电子化、充装记录平台化、流转过程轨迹化、入户检查实名化、事故赔偿制度化”。

开展智能角阀钢瓶置换、建立气瓶溯源体系就是要管控好人的不安全行为,从技术上、制度上杜绝“黑气、黑瓶、黑人”现象,提升“互联网+监管”水平,提高气瓶本质安全,达到“安全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损失可陪”的目标,实现了对气瓶由“结果监管”向“过程监管”的转变。   

构建燃气气瓶溯源监管体系,涉及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不仅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下一步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积极调查研究,拓展监管思路,探索利用“互联网+安全监管”模式,深入推广安装气瓶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强化对气瓶的智能管理,提升全县气瓶安全监管总体水平,有效破解气瓶安全监管难题,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工作的关心关切,为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良好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