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预报(第八期)
- 发布日期:2022-04-24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 113708294941001661/2022-01129 | 发布机构: |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成文日期: | 2022-04-25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发生流行警报
根据上游菌源地发生情况和未来几天天气状况,及周边省县市(区)发生和我县近期调查情况,结合近期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小麦条锈病在我县范围内扩散流行风险较高,发生程度和范围略低于去年,但可能在小区域内发生重于常年;预计小麦赤霉病在我县大范围扩散流行风险极高,发生程度和发生范围重于常年和去年,为偏重发生年份。
一、预报依据
1、菌源足,周边发病点多。
条锈病: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是典型的远距离传播流行性病害,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农业重大病虫害之一。在气象条件适宜时,能在短期内暴发成灾,造成叶片干枯,影响小麦灌浆,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60%以上,甚至绝产。据省农技中心通报,4月10日,临沂市郯城县发现小麦条锈病,为我省4月份以来首次报道。截至4月22日,全省共有临沂、菏泽、济南、枣庄、日照5个市的15个县(市、区)查见小麦条锈病,其中菏泽市包括巨野县、郓城县等9个县市均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病点。全省见病面积共计8.41万亩,较昨日增加4.29万亩。
(2)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爆发性、毁灭性病害,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大雾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4月1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视频会,会议认为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发生流行,需实施预防控制面积2.5亿亩次以上。
2、气象条件有利。据全国天气预报,长江流域、河南省及我省西南部等地近期将有大范围降雨区域,此区域小麦赤霉病将偏重发生。另据我县气象部门预报,近几天我县南风较多、4月25-26日出现一次多云转阴有小到中雨的降水过程,这次降雨过程,与我县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菌侵染和发生、流行十分有利。
3、感病品种多。目前我县小麦主栽品种抗病性一般,其中鲁原502、烟农999为高感品种,济麦22、济麦20、山农32、山农28、太麦198等为中感,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抗性较差,流行风险大。
4、小麦抽穗扬花期与病害发生期高度重合。目前,我县小麦已开始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生育期较往年偏早3-5天。一旦于小麦抽穗扬花期遭遇阴雨、大雾、结露等高湿天气,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发生非常有利,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在我县大范围扩散流行风险极高。
二、防治方法
1、加强监测普查,主动预防。要广泛发动群众搞好大田监测普查,主动预防。围绕“控制流行强度,保产量、保质量”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预防措施。重点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的关键防治期,及早进行喷药预防,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适时做好雨后补防,严防病害发生流行。
2、及时开展应急防控。近几天,全县各镇街要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在小麦齐穗至初花期开始喷雾防治,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30%醚菌酯悬浮剂50~70毫升、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30毫升、43%戊唑醇悬浮剂15~20克、10%己唑醇悬浮剂20~25克、25%丙环唑乳油15~20克、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0~50毫升、45%戊唑·咪鲜胺悬浮剂25毫升、30%戊唑·肟菌酯(稳腾)15~20克、18.7%嘧菌酯•丙环唑(扬彩)20~25克等药剂,兑水30~40kg,均匀喷雾。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喷药1次,以确保控制效果。要注意轮换施药,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在最大限度减轻病害的同时,降低赤霉毒素污染风险。
3、做好小麦生长中后期“一喷三防”工作。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为重点,兼顾做好小白粉病、穗期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小麦穗期病虫害“一喷三防”技术,即选用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一次性混合喷雾,达到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的目的。
4、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确保防控效果。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切实做到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科学安全施药,不留死角,尤其是在小麦种子繁育田、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要统一组织防控工作,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采用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施药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小麦产量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作者:高先涛,审稿:高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