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农字〔2021〕61号嘉祥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嘉祥县到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方案》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21-07-28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 113708294941001661/2021-02697 | 发布机构: |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部门镇街文件 |
成文日期: | 2021-07-28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有效 |
嘉农字〔2021〕61号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嘉祥县到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
技术方案》的通知
各镇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局属业务站(股、室、所):
为深入推进我县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结合国家、省、市“十四五”对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文件要求,县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嘉祥县到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镇街实际参照执行。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28日
(此文件主动公开)
嘉祥县到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方案
肥料是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物质基础,对于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集成示范可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体系,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1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通知》(农农(肥水)〔2021〕3号)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牢固树立“高产、优质、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围绕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推广新方式,强化创新驱动,集成示范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逐步构建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推广高效施肥技术和新型肥料产品,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统筹考虑粮食增产与面源污染防控,坚持以产定肥、按需用肥,在保证作物养分供应的基础上,减少过量施肥和盲目施肥,推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二)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聚焦肥料新产品、施肥新装备、施用新技术,加强集成创新,优化施肥结构、施肥位置和施肥时期,调整养分形态配比,注重中微量元素补充,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合理施用。
(三)坚持有机与无机配合。综合考虑我县种植模式、不同区域耕地养分现状、作物养分需求特点,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腐熟的畜禽粪便、商品有机肥,与配方肥、专用肥施用相结合,促进有机无机合理配施。
(四)坚持示范与推广衔接。建立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创建规模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培训指导,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
三、技术措施
(一)重点作物和措施
1.小麦。小麦施肥总原则:控氮、减磷、调钾,配施锌、硼等微量元素,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与配方肥配合使用。主要技术措施:深松与三年一次深翻结合,施用堆沤肥、沼渣沼液和秸秆还田快速腐熟技术,氮肥后移,缓控释肥料与速效肥效结合施用,一次性机械深施技术,“一喷三防”、测墒灌溉等。
2.玉米。玉米施肥总原则:控氮、稳磷、稳钾,配施锌、硼等微量元素,推广应用配方肥、缓控释肥。主要技术措施:秸秆还田快速腐熟技术,种肥同播,增施有机肥,推广缓控释肥等。
3.水稻。水稻施肥总原则:减氮、减磷、减钾,配施锌、硼等微量元素,推广应用缓控释水稻专用配方肥。主要技术措施:秸秆还田快速腐熟技术,施用铵态氮肥或稳定性肥料,缓控释肥料、配方肥应用,水稻侧深施技术等。
4.蔬菜。蔬菜施肥总原则:减氮、减磷、减钾,配施钙、锌、硼等中微量元素,推广深松深翻结合,增施有机肥,施用堆沤肥、沼渣沼液和秸秆还田快速腐熟技术,基施配方肥技术。主要技术措施:深松与三年一次深翻结合,基肥追肥统筹,合理轮作换茬,水肥一体化,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结合施用,秸秆还田快速腐熟技术,施用土壤调理剂等技术。
5.果树。总原则是:减氮、减磷、稳钾,配施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增施有机肥,秋季施用配方肥。主要技术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局部优化根层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果园生草,施用土壤调理剂,喷施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后期合理追肥,缓控释肥料等技术。
(二)重点推广技术
1.水稻侧深施技术。插秧机上配装深施肥器,在插秧的同时将基蘖肥施于秧苗侧边3—5cm、深度约5cm处。根据产量水平、土壤养分和肥料效应等确定施肥方案,选择侧深施肥专用肥料,要求粒型整齐,粒度(2.00—4.00mm)≧90%, 硬度适宜(强度≧45N),吸湿度较低(25℃,65%湿度吸湿率≦5%)。侧深施肥时,氮肥投入量一般可比常规施肥量减少20%—30%。稻田翻耕深度20cm左右,埋好秸秆等,泥浆沉降时间10天以上,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以指划沟缓缓合拢为宜。秧苗应根白而旺、粗壮整齐、苗挺叶绿、秧龄适宜。选用当地适宜的侧深施肥机具,插秧时匀速作业,避免缺苗、倒伏、歪苗、埋苗。施肥应均匀,严防堵塞排肥口。插秧后保持水层,促进返青。当水稻分蘖茎数达到预计茎数时,可以提前适时晾田控制无效分蘖。
2.玉米种肥同播。采用种肥同播机将种子与底肥一次性施入土壤。前茬作物秸秆切碎后还田,残茬高度低于8cm,以不影响机械播种为宜。田块平整度要适宜机械化耕作,0—20cm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为宜。选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应大小均匀、颗粒饱满,发芽率达标。肥料宜选择颗粒型,优先选用包膜型缓释肥料。根据玉米株距、行距及播种深度等要求,调整种肥同播机具参数。一般种子深度3—5cm,肥料深度约10cm,种、肥横向间隔大于7cm。后期可根据玉米长势或缺素情况追肥。
3.小麦一次性机械深施。播种前将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层,或播种时将施肥和播种作业一次完成。优先选用缓控释肥料,或缓控释肥料与速效肥料结合施用,根据土壤情况和作物需求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采用机械施肥,宜选用颗粒状肥料。在小麦播前,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撒施肥料,然后用旋耕机进行旋耕后播种,或采用旋播一体机直接旋耕播种;也可直接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在小麦播种时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作业。肥料用量根据土壤养分、产量水平、肥料类型等确定。
4.叶面喷施。将肥料配置成水溶液,直接喷施在叶片表面,通过叶片吸收进行追肥。应掌握好肥料浓度,在不造成叶片肥害的基础上,可适当提高养分浓度,增加叶面吸肥效果。在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喷施尿素溶液浓度一般为1.5%—2.0%,萝卜、白菜、甘蓝、黄瓜等作物为1.0%—1.5%,苹果、梨、葡萄等果树和茶叶为0.5%。水溶肥喷施浓度可参照产品标识说明,喷施的时期应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养分需求及环境条件等进行选择。水稻、玉米等在始花期至灌浆期喷施,瓜果类在膨大期喷施。硼肥和锌肥在移栽初花期喷施。喷施时气温15—25℃,液肥温度20—28℃为宜。
5.水肥一体化。根据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灌溉方式选择水肥一体化模式和水溶性肥料。按照“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拟合”的原则制定灌溉施肥制度,充分利用灌溉系统进行施肥,适当增加追肥数量和次数,实现少量多次, 提高养分利用率。根据施肥制度,对灌水时间和次数进行调整,作物需要施肥但不需要灌溉时,增加灌水次数,减少灌水定额,缩短灌水时间。根据天气变化、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灌溉施肥制度。
6.秸秆还田快腐技术。推广秸秆覆盖、秸秆粉碎还田、施用腐熟剂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使秸秆取之于田、还之于田。秸秆直接还田应注意,无论是直接翻压还田,还是覆盖还田,都应该把秸秆切碎,长度以小于10厘米为宜,每亩要增施5—8公斤尿素以调节碳氮比,腐熟剂用量2—4公斤/亩,玉米秸秆还田后耙平并加重镇压,避免出现翘虚现象。
(三)新型肥料应用
1.缓控释肥料。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肥料养分缓慢释放或控制释放,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养分需求的肥料,包括聚合物包膜肥料、硫包衣肥料、包裹型肥料、脲醛肥料等。聚合物包膜肥料主要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硫包衣肥料以硫包衣尿素为主,氮的释放速度与包衣厚度、环境条件等有关,可控性不如聚合物包膜,但生产成本低,可补充硫元素,适用于北方缺硫土壤。包裹肥料采用钙镁磷肥、磷酸氢钙、磷酸铵钾盐等包裹尿素,可做基肥或追肥使用。做基肥时注意肥料和种子间隔在5cm以上,做追肥时施肥时间稍作提前,宜采用侧施或穴施。脲醛肥料养分释放取决于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作用,主要应用于大田作物,一般成本较高。
2.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肥料,通过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所需养分的供应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方法有拌种、蘸根、土施、喷施和淋芽等,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施用前需关注生产日期、施用量、施用方法等信息,在有效期内施用。施用时间要早,施用位置离根系要近,种子与苗肥要匀(作种肥时)。避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施用,施用后及时覆土,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不宜与杀菌剂农药混用。微生物肥料应与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适当减少化肥用量。
3.稳定性肥料。在氮肥中加入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抑制尿素水解和铵态氮硝化,使肥效延长。适用于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盐碱地和旱地上应谨慎使用,砂土地漏肥严重,不宜使用。稳定性肥料含氮量高,溶化速度快,易发生烧苗,施用时保证种肥隔离7cm以上。稳定性肥料一般配合农家肥,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性施入,用量应根据种植作物及方式、施肥习惯等进行确定。
4.水溶性肥料。易溶于水、养分吸收快、肥效高,主要采用叶面喷施、浸种蘸根、水肥一体化等方式施用。施用时应严格控制肥液浓度,避免浓度过高造成肥害或浓度过低降低肥效。叶面喷施时选择施肥关键期进行。水肥一体化施用应按照灌溉系统类型控制水不溶物含量,注意肥料与灌溉水的反应及肥料混合的兼容性,避免堵塞灌水器。
各镇街要根据本区域主栽作物加快集成以测土配肥、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有机肥替代、机械深施等为核心的高效施肥技术模式,优化调整施肥结构,强化宣传培训与示范引领,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化肥减量增效的社会氛围,持续推进“十四五”化肥减量增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