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农字〔2020〕94号关于印发《2020年嘉祥县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20-09-22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 113708294941001661/2020-11372 | 发布机构: |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部门镇街文件 |
成文日期: | 2020-09-22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关于印发《2020年嘉祥县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
通 知
各镇(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局属业务站(股、室、所):
秋种是小麦生产的关键环节,事关我县夏粮生产大局。为大力推广小麦适期晚播、绿色增产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措施,切实抓好今年小麦秋种工作,打好小麦种植基础,提高种植水平,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制定了《2020年嘉祥县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切实加强宣传和指导,把各项关键技术措施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为夺取明年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附:2020年嘉祥县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此件公开发布)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21日
2020年嘉祥县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今年我县夏秋季前期雨水较多,但降雨区域不均、南多北少。进入9月份以来全县降水偏少,但阴天较多,气温较往年偏低1-2℃左右,尤其是中北部镇街气象干旱严重,导致玉米、大豆等秋作物成熟时间较常年偏早5-7天,水稻生育期推迟7-10天左右。目前,全县旱情依然持续发展,将对今年小麦秋种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据气候预测,2020年冬季我县仍为暖冬年份。因此,今年小麦秋种工作总体思路:“以抗旱保苗促秋种为基础,以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为主推技术,坚持绿色高质高效,重点优化品种结构,切实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为培育冬前壮苗奠定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一、因地制宜选种,优化品种结构布局
品种是小麦增产提质的内因,要因地制宜科学选用相应品种,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按照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规划到2025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000万亩,其中强筋小麦120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区”要求和强筋小麦市场需求,适度扩大强筋小麦、特色小麦等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其种植面积。我县常年春季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在品种的选择上,要坚决杜绝私自选用抗寒性差的品种。
(一)种植强筋小麦的地块,择优选用以下品种:济麦44、济麦229、济南17、红地95、洲元9369、藁优5766、科农2009、淄麦28、泰科麦33、烟农19等。
(二)水浇条件较好的地块,以济麦22、太麦198、山农28、山农32等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山农20、山农29、良星77、良星99、烟农999、烟农1212等品种。
(三)水浇条件较差的旱地及轻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2‰以下),以济麦22、山农32、良星99等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青麦7号、红地95、鲁麦21号、山农25、山农34、山农40、济麦60等品种。
(四)稻茬麦田重点选用济麦22、山农32、良星66、烟农19、烟农24等耐湿多穗品种。
(五)种植特色小麦的地区,主要种植品种:山农紫麦1号、山农糯麦1号、济糯麦1号、济糯116、山农紫糯2号等。
二、科学培肥地力,打好增产提质基础
各地要坚持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方施肥等措施,科学培肥地力。前茬作物秸秆要“切碎、撒匀、埋深、压实”,配套运用耕旋耙压整地技术,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打好秋播小麦增产提质基础。
(一)秸秆还田。秸秆是肥料,秸秆还田等于施有机肥。玉米秸秆粉碎长度要5厘米以下,收获早的玉米秸秆粉碎后要先覆盖地面,等到开耧整地前撒施秸秆快腐剂,加速秸秆腐烂。前茬秸秆撒匀后耕翻入土或旋耕2~3遍,镇压踏实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秸秆还田的地块在施用底肥时,注意每亩增加8~10公斤氮肥,以增加秸秆腐烂速度。
(二)增施有机肥。目前,我县小麦主产区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要在推行玉米联合收获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广辟肥源,努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
(三)配方施肥。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化肥基施比例,增加产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优化氮磷钾配比。不同地力水平的氮磷钾推荐用量:
1、亩产300~400公斤低产田:亩用纯氮(N)8~10公斤、磷(P2O5)3~5公斤、钾(K2O)2~4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80%底施,20%春季起身期追施。
2、中产田(亩产400~500公斤):亩施纯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4~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追肥。
3、高产田(亩产500~600公斤):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
4、超高产田(亩产600公斤以上):亩施纯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6~8公斤,磷肥底施,氮、钾肥50%~40%底施,50%~60%拔节期追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要注意补施锌肥、硼肥等。
三、耕松旋相结合,切实提高整地质量
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经验表明,秸秆还田地块常年旋耕或深松,不但容易加重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也不利于提高整地质量。今年秋种要以深耕翻为突破口,深耕、深松与旋耕相结合,切实提高整地质量。
(一)推广大犁深耕深翻。土壤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掩埋作物秸秆。提倡隔年深耕,以降低秋种整地成本,一般间隔2~3年深耕1次,深耕翻30厘米及以上;深耕后即旋耙2~3遍,二者间隔时间越短越好,以最大限度减少跑墒。
(二)结合旋耕进行镇压。连年旋耕易造成麦田土壤疏松、透风跑墒,要坚持小麦旋耕后、播前进行耙平压实,平整地面,紧实土壤,压碎土块,使耕层紧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四、实行规范播种,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要坚持“适墒、适期、适量”播种三原则,综合运用小麦宽幅精播、规范化播种、播前播后双镇压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确保一播全苗,苗匀、苗壮。
(一)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在适播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足墒播种”的原则。秋种时墒情适宜,要边整地边播种;若墒情不足要“浅播压水”,先干整地、干作畦、干播种,播深控制在2~3cm,播后2~3天浇“蒙头水”。
(二)适期播种。温度是决定小麦播种期的主要因素,适播期应满足冬前0℃以上积温为550~600℃·日,即平均气温16~18℃时播种为宜。根据气候特点、秋季天气预报及对历年气候条件综合分析,今年播期策略适度调整,建议“10月8日开耧,10月13日形成大溜,10月20日结束早中茬”,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至15日。对于在适播期以后播种的小麦,要注意适当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结合。
稻茬麦田带稻撒播地块,要视田间积水情况,撒播时间一般为10月10日以后,播期不宜过早,但也不要推迟到10月18日后,以防分蘖节裸露的幼苗次生根入土过浅,加重冬季冻害。大豆、棉花等由于腾茬较晚,要在收获或拔柴后,抢时抢墒播种。
山区旱地麦田若9月底墒情适宜播期可提前,但要降低播种量,采取收完即播、镇实压好、减少水分蒸发等措施。
(三)适量播种。要大力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泰麦18,每亩播量7~9公斤;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如济麦22,每亩播量6~8公斤;稻茬麦每亩撒播播量15~20公斤,旱地晚茬麦田每亩播量12.5~15公斤。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播量0.5~1公斤。
(四)宽幅精播。要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播种机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公里为宜,确保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培育冬前壮苗。
(五)播前播后镇压。播前或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出苗质量、苗期抗旱力和冬季抗寒力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各地要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秸秆还田地块,大力推广自走式镇压机,镇压1~2遍,提高镇压效果,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五、强化播前措施,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小麦秋播期间主要地下害虫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病害主要有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
(一)农业防治。秋播期间深耕翻土壤30cm以上,精耕细作,既能机械杀伤土壤中15-30%左右的越冬害虫,也能充分腐熟秸秆,减少土壤中土传病菌和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减轻和控制小麦冬前、春季病虫草害的发生与危害。
(二)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密度较大的地块,秋播期间可以用药剂处理土壤,每亩用5%二嗪磷颗粒剂1-1.5公斤、5%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等,兑细土20-30公斤,撒垡头,然后耕耙入土中。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同时加入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公斤,预防小麦病害的发生。
(三)种子处理。做好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可以防治或推迟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病时间,减轻秋苗发病,压低越冬菌源,同时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苗期病虫害。没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
1、根茎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8%苯醚·咯菌腈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2%戊唑醇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30g/L的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3%拌种。
2、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者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种子量的0.23%~0.46%拌种。
3、病、虫混发地块:选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可选用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0.6%拌种,或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毫升、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毫升、48%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毫升进行包衣,对早期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及麦蚜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六、及时查苗补种,确保苗匀苗齐苗壮
小麦播种后,要及时到地里查看墒情和出苗情况,对于有缺苗断垄地块,要尽早进行补种。补种方法:选择与该地块相同品种的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后,开沟均匀撒种,墒情差的要浇“跟种水”。
七、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
按照新形势下国家小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化的要求,今年在小麦生产中,全县在重点推广小麦宽幅精播、规范化播种、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等成熟技术外,还要因地制宜地示范推广以下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
(一)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山东农业大学小麦栽培研究室经过十余年探索研究成功的新技术。这项技术的要点是:首先依据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需水特点,设定关键生育时期的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再根据目标土壤含水量和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利用公式计算出需要补充的灌水量,然后根据需要给小麦浇水。如此按需浇水,不但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避免过度用水带来的其它问题。
(二)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该技术重点是加强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把握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农业防治、生态控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科学选配绿色环保型农药,应用新型施药机械组建植保专业服务队,加大统防统治工作力度。要点包括:一是尽可能在冬前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麦田除草;二是要保护和利用麦田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三是示范推广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杀虫新技术;四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严控高毒农药,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环保型农药防治麦田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三)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
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按小麦的水肥需求规律,通过可控管道系统直接输送到小麦根部附近的土壤供给小麦吸收。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具有节水节肥、节地增产增效等优势,是一项应用前景广阔的现代农业新技术。
(四)小麦机械镇压技术
小麦秋种时,采用机械播前和播后镇压,对于提高出苗质量和防止苗期干旱作用明显。冬前和早春机械镇压,可以提高抗冻、抗旱能力,具有旺长防控等效果。近几年,该项技术已经我县和任城、梁山、邹城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全省范围内济宁、泰安、德州、滨州、淄博等地亦有较大推广面积,建议各镇街及早谋划,努力扩大机械镇压推广面积。
(五)小麦高低畦种植技术
该技术是滨州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的一项新型节水增产技术,尤其是旱地和盐碱地麦田效果显著。该技术将传统的畦埂整平压实播种小麦,变畦埂为高畦,形成高低两个畦面,高畦与低畦均种植小麦,实现了全田无埂种植,显著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具有增产、节水、控草的优势,各镇街可根据本地实际搞好试验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