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垓镇不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注重拓宽渠道,倾听民意,关注民情,解决民忧,着力在工作提升上下功夫,在优质服务上做文章,努力大幅度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便捷化。该镇坚持“方便群众、提升实效”的服务原则,筹集资金建设了1500㎡的党群服务中心,将凡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受理、办理,整合入驻部门12个,配备窗口服务人员24人,开放窗口12个,增设咨询台、评价器、净水机,配全老花镜、签字笔、胶水等日常用品,让为民服务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便民综合平台;通过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不仅为群众方便快捷地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还积极推行微笑服务,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让每一位村民深深体会到了“家”的感觉,努力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着力推进便民服务多元化。该镇按照县委《关于建立农户档案进一步深化县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意见》要求,坚持一个步骤不少、一项内容不缺、各项标准不降的工作原则,高质量、高效率梯次推进。一是建好农户档案。按照“户情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汇总、诉求第一时间解决”的要求,结合村情民意,填写了县乡村党员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农户档案信息表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数据库,建立了《县乡村党员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农户档案》,做到了农户综合服务档案及时更新、及时完善,实现了档案管理动态化,信息更新常态化。二是落实联户制度。按照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联系农户要求和标准合理分配联户类型,将全镇9756户农户分配给284名党员干部进行联系,其中县直联户干部配备56人,联系869户;镇联户干部配备92人,联系2587户,村实行“兜底”联户干部共136人,联系6300户,县乡村三级干部全部完成配备。三是做到常态联系。召开了三级党员干部联系农户动员大会,安排镇村两级干部进行入户走访,围绕“三知四清”、落实五项任务要求,坚持“一月一见面,每周一联系”,详细了解社情民意,记好民情日记,着力增强党群干群沟通联系,拉近党群干群距离,形成了“有问题找党员干部”的良好风气。
着力推进社会组织服务专业化。该镇注重以提升群众居家安全意识为目标,组织卫生院、派出所、司法所、安监办等部门深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演练等活动,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同时以社区救助帮扶为重心,联合扶贫办、民政、工会、残联、妇联等部门,用活结对共建单位资源,采取“一对一”、“多帮一”等方式,努力为残疾、困难村民、低保群众送去温暖;组织综治、信访、民政、派出所、司法所、各服务区等部门干部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依托平安周例会,积极主动作为,对可能引发异常上访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彻底地摸排,靠前靠实合力化解,今年全镇累计召开村级平安周例会520余次,收集研判矛盾纠纷76起、有效化解73起、处于调解期间2起、上报镇党政联席会1起。通过系列安全知识讲座、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和送米送面等“微心愿”慰问,让村民群众充分体现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该镇动员吸纳党员、团员、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注重发挥他们的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开展义诊义演、扶贫扶智、消防演练、环保宣传、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的身影活跃在需要帮助的村民身边,他们的足迹遍留在每个村庄的大街小巷,给广大群众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镇团委联合扶贫办、春风志愿服务队召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开展了“青助扶贫·大学生在行动”志愿服务脱贫攻坚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访贫困户,检查规范档案材料,助推了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镇团委发起的走访慰问贫困户、贫困户室内外环境大提升和“笑脸赢小康”全家福拍摄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奉献了社会,传递了爱心,既改善了贫困户居住环境,又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真正打通了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 丁万成 刘旭 审核 于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