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垓镇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双基”工作为目标,按照全县“1269”工程行动计划和推进图,明确党建责任,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工作举措,确定任务目标,细化责任落实,使基层党建实现了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深入推动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镇党委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基础,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巩固县镇村三级联动抓规范成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完善镇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落实村党支部书记资格联审、调整备案等制度,规范干部管理;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开展星级支部创建,抓实“三务”公开,落实基本制度,全面提升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全面消除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村,两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尽量化解,全镇现有的1个软弱涣散村、2个后进村,按照省、市、县要求,镇党委严格落实“五个一”措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压实责任、强力推进,已全部完成整顿转化;建立机关第七、第八党支部,将有思路、有干劲的14名年轻党员纳入“第七党支部”重点培养,将觉悟低、工作不积极的2名党员纳入“第八党支部”,进行帮教管理。
优化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该镇以农村党组织“三力”提升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年、村级大考核大排名等活动,着力提升农村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服务群众实力和干事创业动力。通过行政村建制优化及公开遴选共调整10名支部书记,年龄、学历进一步优化提升,遴选1名机关干部到司垓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通过逐村摸排掌握在外优秀人才有意愿回乡任职的10人,已成功回引1名退役军人魏保兴回乡任黄西村支部书记;建立了62人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信息库,锻造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坚持每周举办支部书记大讲堂,让支部书记登台讲经验、作表态;选拔5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镇党委“特聘组织员”,每个管区配备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创新“抓两头、带中间、促全面”工作举措,重点培强抓弱,使强村更加强大,弱村逐步转化,引导带动周边村成方连片提升。
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镇党委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统筹部署,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从根本上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题,有效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短板制约。召开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会议6次,逐村分析研判,压实责任,挂图作战,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社、招商引资、兴建经营性场所等集体经济增收新途径。朱庄引进源生木(济宁)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在村中建厂;东丁村建设3460㎡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辣椒发展订单农业;张庄村在原小学楼顶安装24kw光伏发电150㎡;杨村、前进、老庵三个村将扶持资金注入企业分别获取分红。全面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功经验,在去年重点打造硕源农作物合作社和丰玉霖种植合作社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扶持东丁村种植合作社等11个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截至目前,全镇3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3万,超过5万的有19个村,超过10万的有6个村。
推进党员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按照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联系农户要求和标准合理分配联户类型,将全镇9756户农户分配给284名党员干部进行联系,其中县直联户干部配备56人,联系869户;镇联户干部配备92人,联系2587户,村实行“兜底”联户干部共136人,联系6300户,县乡村三级干部全部配备到位。深化巩固“建居民档案、记民情日记、解基层难题”工作,扎实推进“民意‘5’来听行动”,安排镇村两级干部开展入户走访,围绕“三知四清”、落实五项任务要求,坚持“一月一见面,每周一联系”,详细了解社情民意,记好民情日记,着力增强党群干群沟通联系,拉近党群干群距离,形成“有问题找党员干部”的良好局面;推行网格化包保机制,对各村群众进行了网格化划分,发放“连心卡”,让群众知道有事找谁问、有意见向谁提、有困难找谁帮,在群众与政府之间搭建一座连心桥,极大便捷了群众办事的途径,使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工作开展以来,三级帮扶干部走访群众2.5万余人次,发现问题462件、现场解决389件、挂牌督办73件,累计解决问题441件,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 冯再强 丁万成 审核 于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