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垓镇认真落实乡村文化振兴部署要求,注重加强农村基层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乡风文明促进文化振兴,用乡风文明滋养乡村振兴之路,为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设乡村文化阵地,使其“好”起来。为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该镇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靠上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的推进机制,为工作开展夯实了组织基础;注重加大投资力度,近年全镇累计投资100余万元,打造了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31个村级文明实践站,镇村两级站所全部规范挂牌,工作制度张贴上墙,做到了志愿服务队名单齐全,确保了文明实践活动规范有序;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在31个村建设完善了农民书屋、娱乐室、活动室,按照人口配备了棋牌桌、乒乓球台、篮球架和各类健身器材,实现了文化活动场所、健身器材、音响设备“村村有”;注重环境氛围营造,在实践活动场所绘制了各种“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的壁画,刷写了各类“尊老爱幼、礼廉节俭”的标语,像黄北村文体广场,安装了雕刻二十四孝图的石栏,鲁东村坑塘周围,印制了“仁孝礼义信”图画和“清正廉洁”的壁画,使群众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成为了村民身边的“精神乐园”。
建立乡村文化队伍,使其“火”起来。镇党委、政府注重整合各类志愿队及文明传播资源,成立新时代实践志愿服务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与镇党委、政府具体重点工作相结合,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活动向前发展;注重农村文艺队伍建设,发挥各村“五老人员”、乡贤能人自身优势,培育农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自编自演文艺节目,采取漫画、诗歌、快板、戏曲、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农村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食粮”。全镇已成立4家农民文艺团体、6支腰鼓队,25个健身舞蹈队,发展志愿服务队员106人,极大增强了现代农村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繁荣乡村文化振兴,使其“活”起来。该镇以镇村文明实践站(所)为载体,注重把理论宣讲、科普推广、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精神文明等有机结合,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志愿者队伍频繁进校园、到田头、入村居,开展普法教育、科普教育,同时与党建引领、经济发展、移风易俗、服务前移等工作相互结合,开展了“家庭、家教、家风”主题宣讲活动,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等农村实际,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家教故事,用《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国传统蒙学读物,诠释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其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事例、诙谐幽默的讲述,引起了村民强烈的共鸣,凝聚了共建美好家园的正能量;深入开展“黄垓好人”和“十佳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养成良好道德风尚,着力抓实“好婆婆、好媳妇”和“清洁庭院”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敢于移风易俗、以实际行动抵制了高额彩礼的“好媳妇、好岳母”,旗帜鲜明地利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组织开展新乡贤评选活动,聚焦乡村致富带头人、公益慈善人士、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等对象,评选一批当代先进典型,制成宣传册,颂扬创业增收、报效乡邻的好故事,盘活人力资源,在村级建立“乡村讲堂”、“好人榜”,让乡贤道德模范、创业先进代表走上讲堂,在潜移默化中让百姓有所感悟,见贤思齐;大力培养和扶持乡土“文化能人”,充分发挥文化大院、文体广场等村级文化场所的优势,引导各村成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众文艺团队,扩大乡土文化辐射圈,同时组织舞蹈队、曲艺队等自编自演节目,极大活跃、丰富、创新了农村文化生活,倡树了文明和谐新风。目前,全镇31个行政村都有各自的拿手好戏,都有各自的“领头雁”,都有各自的娱乐方式,像张垓村的扬琴戏、鲁东村的山东梆子戏、赵庄村的秧歌舞、西孔村军乐鼓、黄西村的“赵家班”唢呐、黄北村的舞蹈队,都在远近乡里久负盛名;全镇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充分利用“接地气”、有独特“味道”的方式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乡贤文化、歌颂传统文化,使乡村文化真正“活”了起来,为实现乡村振兴铸了魂、固了本。
(作者 丁万成 刘旭 审核 于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