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0年嘉祥县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各镇(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局属业务站(股室所部):

目前,我县小麦已陆续进入拔节期,小麦拔节后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为切实做好全县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和农技人员,研究制定了《2020年嘉祥县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抓好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力争实现小麦丰产丰收。

附:2020年嘉祥县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

                                           2020331

(此件公开发布)

2020年嘉祥县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小麦拔节后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小麦植株生长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病虫害防控和肥水运筹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保根保叶、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年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肥水运筹,促弱控旺;绿色植保,精准防控;防倒伏,防早衰,增粒数,增粒重。各镇(街道)要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类指导,切实抓好以下管理措施的落实。

一、因地因苗管理,重点做好拔节期肥水运筹

小麦进入拔节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肥水管理,要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浇足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是这个阶段管理的最关键措施。因此,对前期没有进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二类麦田,或者早春进行过追肥但追肥量不够的麦田,均应在拔节期结合施肥浇足浇透拔节水。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弱的麦田,可肥水早攻,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转壮;地力水平较好、群体适宜的麦田,要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好、群体偏大的旺长麦田,要尽量肥水后移,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以控旺促壮。一般亩追尿素1015公斤左右。群体较大的高产地块,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时,亩追钾肥612公斤,既防倒又增产。追肥时要注意将肥料深施,杜绝撒施,以提高肥效。 

二、根据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酌情浇好扬花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灌溉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小麦抽穗、开花期,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小麦开花期至开花后10天左右,墒情适宜时不必浇水,墒情不适宜则应适时浇好开花水,以保证小麦籽粒正常灌浆,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此期浇水应特别关注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前浇水,以防倒伏。

三、关注剧变天气,做好倒春寒的预防和补救工作 

小麦拔节后发生倒春寒冻害或冷害,将导致小麦结实粒数减少,产量大幅降低。近年来,我县倒春寒时有发生。据嘉祥县气象台预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我县将遭遇多次剧烈降温和2-3℃左右低温过程,由于我县小麦返青阶段气温较常年偏高,小麦生长速度较快,抗冻性和抗寒性较冬前有所降低,有可能导致小麦发生倒春寒冻害或冷害。因此,要十分关注当前天气变化,及时浇足浇好拔节水,积极做好倒春寒冻害或冷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若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浇水、施肥进行补救。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遭受冻害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只要加强管理,促进下部小分蘖成穗,仍可获得好的收成。

小麦发生倒春寒冻害或冷害的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和浇水。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接着浇水。二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四、搞好预测预报,科学、精准、绿色防控病虫害 

受越冬病虫基数偏高、气象条件适宜等因素影响,当前,全县麦田病虫发生形势严峻复杂,预测总体中等偏重发生。我县小麦生长中后期有麦蚜、条锈病、赤霉病、红蜘蛛、吸浆虫、麦叶蜂、白粉病、叶枯病等多种病虫害,其中麦蚜、条锈病、赤霉病等是重点监测和防控的重大病虫害。要切实搞好预测预报工作,增强绿色植保理念,科学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杀菌剂,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搞好统防统治,进行科学精准防控,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条锈病,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0%时,要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可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30%醚菌酯悬浮剂5070毫升,或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3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防治。

防治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立即喷药预防;若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隔57天再喷药1次。可亩用430/升戊唑醇悬浮剂1525毫升,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601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均匀喷雾防治。

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当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10%或叶锈病病叶率达5%时,可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560克,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毫升,或250/升丙环唑乳油354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防治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喷雾防治,也可用18.7%杨彩杀菌剂喷雾防治。 

防治麦蚜,可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25毫升,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3克,兑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穗蚜可亩用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0毫升、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克对水喷雾,还可兼治灰飞虱。

防治麦蜘蛛,可亩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48毫升,或4%联苯菊酯微乳剂305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防治。

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盛期,亩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1克对水喷雾,兼治一代棉铃虫、麦叶蜂等。

小麦抽穗期前后,麦蚜、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病虫混合发生时,要进行一喷三防药剂防控。可亩用18.7%嘧菌酯·丙环唑70毫升+22%噻虫·高氯氟3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等混合喷施。 

五、采取综合应对措施,搞好后期倒伏的预防和补救 

由于今年我县前期麦田生育进程较快,旺长麦田比例偏大,后期麦田存在着大面积倒伏的风险。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麦田后期倒伏的预防工作。首先,要通过肥水调控防倒伏。群体较大麦田肥水管理时间要尽量后移,加快分蘖两极分化速度,通过改善群体通风透光状况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其次,要注意灌浆期浇水时间。最好在无风或微风时浇水,遇大风天气要停止浇水。 

对于一旦发生倒伏的麦田,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一是不扶不绑,顺其自然。小麦倒伏不太严重的麦田,倒伏35天后,叶片和穗轴会自然翘起,特别是植株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也可在雨后人工用竹杆轻轻抖落茎叶上的水珠,减轻压力助其抬头。二是喷药防病害。小麦倒伏后,往往白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要及早喷施三唑酮等杀菌剂,减轻倒伏病害等次生危害。三是喷肥防早衰。小麦倒伏后秸秆和根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秸秆输送功能和根系吸收功能都有所下降,要结合喷药混喷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粒重,减轻倒伏早衰次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