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垓镇聚焦“四个发力”抓好主题教育

市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黄垓镇把专题教育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深入研究,确定步骤,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开展,紧紧围绕“工业项目规模化、环卫设备产业化、畜禽养殖规范化”的发展定位,聚焦“四个发力点”,切实抓好先学先查先改,确保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

注重在精心谋划部署上发力,夯实组织基础。一是早着手。按照省委和市、县委主题教育相关文件要求,提前做好组织调研摸底工作,广泛听取意见,摸清各单位、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基本情况,为主题教育开展打好基础;二是早谋划。对主题教育活动超前规划,提前筹建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活动经费、工作制度“五落实”;三是早热身。扎实开展“学、改、促”工作,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自觉主动地在抓实学习教育、抓实问题整改、抓实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做到先学一步、先改一步、先做一步,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夯实前提基础。

注重在抓实学习教育上发力,强化理论武装。一是领导带头做表率。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十二字的总要求,镇党委做好模范表率,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已召开专题党委会2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2次,深入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文件文献,班子成员自学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开展好主题教育打牢了理论根基,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全面贯彻抓落实。9月19日,召开全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党委书记王保民同志亲自部署,力求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取得实效,确保入脑入心开展教育,求实问效调查研究,深挖细找检视问题,动真碰硬整改落实;三是结合主题党日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民主议事日”等制度,推进主题党日规范化制度化,探索“主题党日+主题教育”模式,引导党员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树牢践行党的宗旨意识。

注重在深入调查研究上发力,加强成果转化。一是深入一线调研。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掌握详情、摸透实情、做好整改的重要手段,为发现问题、找准短板、谋划工作、加快发展打牢基础,镇村党员干部沉到基层一线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基层党建难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二是察民情访民意。借助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化驻村联户集中大走访活动,让驻村干部带着任务“走”、带着要求“访”,努力“走”出满意,“访”出真情,着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三是强化成果转化。党委班子成员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解决黄垓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认真撰写调研报告,研究制定整改台账,目前工作时间节点,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抓好落实的具体行动。

注重在认真检视反思上发力,聚力整改落实。该镇强化问题意识、整改意识,敢于动真碰硬、勇于刀刃向内,切实把问题解决好,让党员群众看到变化、见到实效。一是聚焦驻地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组织村居部门力量,对镇域内违法建筑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对存量违建,排出时间节点,实行销号管理,已拆除28处,拆除面积8450平方米,清理整顿沿街废品收购点5处,对镇驻地门头牌匾进行了统一规范,撤除更换门头牌匾320块,清除户外落地广告、野广告280余处,粉刷墙面22000平方米,推进绿化提升,重点做好卫生清理、道路绿化、栅栏维护等工作,累计清运“三堆”26处15余吨,清理绿化带4000平方米,种补植石楠、冬青等灌木10万余株,维护整修栅栏600余米,使镇驻地面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二是抓实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大力开展对标学标达标活动,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行副科级包保“薄弱涣散党组织”责任制,限期转化提升,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全面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一村一台账,细化问题具体表现,剖析主要原因,分类制定整改方案、整顿措施、整顿目标、整顿时限和责任人,扎实推进整顿转化提升工作;三是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托嘉祥县委党校黄垓分校和“支部书记大讲堂”平台阵地,着力加强对各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理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村干部素质和服务能力,增强农村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服务群众实力和干事创业动力,从镇、管区、村三级层面进行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结合村庄实际分类施策,多管齐下分级压实责任,引导各村纷纷利用盘活土地资源、清理闲置校舍、建设集体项目、引进企业投资、加大土地流转、深化“三资”清理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目前,全镇已有31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都达到了3万元以上,其中24个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6个村集体收入实现了10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  冯再强  丁万成  审核  于文泉)